逮捕证是公安机关依法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凭证,但在实际操作中,有时会面临取保候审的情况。那么,在下达了逮捕证的情况下,是否还能申请取保候审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
一、逮捕证的作用及意义
逮捕证是公安机关依法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凭证,其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限制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自由,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
2.保证侦查工作的顺利进行,为后期的审查起诉和审判奠定基础;
3.对犯罪嫌疑人起到威慑作用,使其认识到犯罪行为的严重性。
二、取保候审的适用条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取保候审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至于危害社会治安的;
3.应当逮捕而未予逮捕的;
4.其他不宜强制羁押的情形。
三、逮捕证下达后能否取保候审?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于已经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除非符合上述取保候审的适用条件,否则一般不允许申请取保候审。因此,在下达逮捕证的情况下,一般情况下是无法申请取保候审的。
四、特殊情况下的取保候审
然而,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即使已经下达逮捕证,也有可能申请到取保候审。这些特殊情况主要包括:
1.犯罪嫌疑人患有严重疾病或者生理缺陷,需要定期治疗或者生活照顾的;
2.家庭成员患有重病需要支付高额医疗费用的;
3.犯罪嫌疑人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
4.犯罪嫌疑人年满七十五周岁的;
5.其他依法应当取保候审的情形。
五、总结
总之,虽然在下达逮捕证的情况下,一般情况下是无法申请取保候审的,但在特定条件下,还是有可能获得取保候审的机会。因此,如果您面临这种情况,建议您及时咨询专业刑事案件诉讼律师,了解相关法律规定,为自己的权益争取到最大程度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