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行业领域/银行与金融服务/新闻详情
【国樽律所】严打学术不端,解析定义、法律后果及预防措施
发布时间:2025/04/20 作者:国樽律所

学术不端行为的法律规定与界定

在学术领域,学术不端行为如同毒瘤,侵蚀着学术的纯洁性和研究的严谨性,学术不端行为究竟是如何定义的?它又是否违反了法律规定?

我们得明确学术不端行为的定义,学术不端行为是指高等学校及其教学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和学生,在科学研究及相关活动中发生的违反公认的学术准则、违背学术诚信的行为,这类行为可能包括但不限于抄袭、篡改数据、伪造实验结果、不当引用等。

教育部对于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态度坚决,据教育部于13日发布的消息,对于被认定为学术不端行为且情节严重的人员,将考虑降低其专业技术职务等级、撤销专业技术职务、解除行政职务或开除、解聘,为了进一步规范学术行为,教育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起草了《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并向公众征求意见,以期形成更加完善的学术规范体系。

在学术研究中,严谨的态度至关重要,相关科研管理机构制定的规则,属于学术不端的行为,对于论文的态度一定要严谨,不要心存侥幸,认真修改,否则,高校可以按照学生管理的相关规定,给予相应的学籍处分,值得注意的是,学术不端行为与获得学位有直接关联的,由学位授予单位作暂缓授予学位、不授予学位或者依法撤销学位等处理。

学术不端行为是否违反法律规定

学术不端行为虽然违背了学术道德,但并非所有行为都触犯了法律规定,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深入分析。

科研不当行为是指那些虽然不符合科学目的、精神和科学研究事业的基本道德原则,但尚未触犯明确规定的道德底线的行为,这类行为通常不违反法律规定,但存在合理性问题,表现为在合法范围内的不当行为,科研不端行为则直接违反了科学共同体的规约,严重损害了学术研究的公正性和可信度。

学术不端行为属于违反民事法律规范的行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学术不端行为应承担的民事法律责任主要包括侵权责任、缔约过失责任和违约责任,这意味着,一旦学术不端行为被证实,涉事人员将面临法律责任,包括但不限于赔偿损失、恢复名誉等。

抄袭是否算作学术不端行为

抄袭是学术不端行为中最常见的一种,它严重损害了学术研究的公正性和可信度。

学术不端行为是指在建议研究计划、从事科学研究、评审科学研究、报告研究结果中的:捏造、篡改、剽窃、伪造学历或工作经历,剽窃即抄袭,是指未经作者许可,将他人的作品或成果作为自己的成果来展示,这包括直接复制、间接复制、拼接、变换语句或结构等方式,抄袭严重违反了学术道德,剥夺了原作者的创作权益,也影响了学术研究的创新和发展。

论文学术不端指的是抄袭别人的论文,或者说是论文的内容弄虚作假,胡编乱造,这个都可以是论文学术不端,为了保证原创性和科学性,我们必须坚决抵制抄袭行为。

教育部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定义与处理

为了规范学术行为,教育部对学术不端行为进行了明确界定,并制定了相应的处理办法。

教育部于官方网站发布《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征求意见稿)》,对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方式作出明确规定,该办法旨在通过预防为主、教育与惩戒相结合的原则,维护学术研究的纯洁性和严谨性。

2016年6月,教育部首次以部门规章形式发布了《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本办法定义的学术不端行为是指在科学研究及相关活动中,高等学校及其教学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和学生违反公认的学术准则、违背学术诚信的行为,对于涉嫌存在抄袭、剽窃、伪造、篡改、买卖、代写等学术不端行为的毕业论文,高校应按照相关程序进行调查核实,对查实的应依法撤销已授予学位,并注销学位证书。

学术不端行为不仅违背了学术道德,还可能触犯法律规定,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严守学术道德底线,共同维护学术研究的纯洁性和严谨性。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