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行业领域/银行与金融服务/新闻详情
【国樽律所】养老金计算全解析,种类、方法及领取条件详述
发布时间:2025/04/20 作者:国樽律所

在我国,养老金的计算方法多种多样,旨在为不同人群提供合适的养老保障,以下将详细介绍养老金的计算方法、种类以及领取条件。

养老金种类

1、基金积累制养老保险计划:此类计划分为缴费确定型(DC)和给付确定型(DB)两种。

DC计划:通过企业建立养老保险账户,企业和职工定期缴纳保险费,退休时根据个人账户基金积累规模(包括投资收益)领取养老金。

DB计划:根据职工退休前的工作年限、工资水平等因素,确定退休后每月领取的养老金金额。

2、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旨在为参保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养老金计算公式

1、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组成。

基础养老金:退休前一年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0%(缴费期限不满15年的按15%)+个人账户本息和的120。

个人账户养老金:退休时的个人账户储存总额÷120。

过渡性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指数×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前的视同缴费年限×3%。

2、个人账户养老金:退休时的个人账户储存总额÷计发月数。

3、过渡性养老金:上一年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的平均缴费指数×日前的工龄×3%。

领取条件

1、法定退休年龄:根据参保种类、性别、身份等因素确定。

职工养老保险:男性60周岁、女干部55周岁、女工人50周岁。

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男性60周岁、女性55周岁。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男女均为60岁。

2、累计缴费年限: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且累计缴费满15年。

退休金算法确定

1、基础养老金:退休时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2、个人账户养老金:职工退休时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计发月数。

3、过渡性养老金:上一年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的平均缴费指数×日前的工龄×3%。

养老金计划类型

1、第一支柱:法律强制的公共养老金,由政府法律强制实施,旨在为退休人员提供最基本的养老保障。

2、养老保险:包括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和个人商业养老保险。

3、第二支柱:企业和个人共同缴费的职业养老金计划。

4、第三支柱:基于个人意愿的个人养老储蓄计划。

社保交满20年可领取养老金

1、退休金数额:根据在岗时的月平均工资等计算,具体数额受缴费年限、缴费基数、缴费总金额、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等因素影响。

2、计算公式:月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养老金的计算方法、种类和领取条件因地区、参保种类等因素而异,了解养老金的相关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养老生活,在实际操作中,建议咨询当地社保部门或专业律师,获取准确信息和法律建议。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