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专业技术职称评定是我国档案管理领域的一项重要制度,旨在激励档案专业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推动档案事业的发展,以下是关于档案专业技术职称评定政策的详细解读。
一、破格申报与职称外语要求
对于破格申报高一级档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其任职年限的提前最多不能超过1年,这一政策体现了对档案专业人才的尊重和鼓励,但同时也要求申报者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职称外语要求方面,申报正高级职称的人员需具备职称外语A级合格证书,申报副高级职称的人员需具备职称外语B级合格证书,对于年龄在40周岁以上的人员,申报档案专业技术资格时,职称外语成绩不作为必备条件,而是作为专定评审的参考依据,年满50周岁的人员可免试。
二、职业道德与继续教育
遵守国家宪法、法律法规,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档案专业人员的基本要求,档案专业人员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热爱档案事业,认真钻研业务,在履行岗位职责、完成本职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能够自觉运用新理念和新技术,提高档案工作水平。
为了不断提升档案专业人员的专业素养,积极参加继续教育,接受国家有关规定要求的档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是档案专业人员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三、档案员初级职称评定
档案员初级职称的评定主要通过个人自主申报的方式进行,只要符合申报条件,即可直接申报相应层级的职称,值得注意的是,从机关调动到企事业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满一年的人员,在首次申报职称评审时,可以参照同等学历、资历和职称的专业人才,直接申报相应的职称。
四、档案中级职称评审条件
档案中级职称评审条件如下:
1、具备中专学历,从事档案工作满15年,从事助理管员工作满8年;
2、具备大专学历,从事助理管员工作满5年;
3、具备大学本科学历,从事助理管员工作满4年;
4、具备研究生班结业证书第二学士学位证书,从事助理馆员工作2至3年;
5、具备硕士学位。
五、高级职称申报条件
高级职称的申报条件则更为严格,申报者需已获得中级职称;需要满足以下任一条件:
1、研究生学历或同等学历,并且从事相关工作一年以上;
2、本科学历或同等学历,并且从事相关工作两年以上;
3、大专及以上学历或同等学历,并且从事相关工作三年以上。
档案中级职称评审条件一、档案职称直接评中级
档案职称可以直接评中级,只要满足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必须是本专业被聘在岗人员,且任现职内综合考核结果达到合格;具有硕士学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2年等条件,便可申报中级任职资格。
二、档案管理员中级职称申报条件
档案管理员中级职称的申报条件通常是:
1、具有档案管理相关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及以上学历;
2、累计工作时间不少于6年,在档案系统内工作时间不少于4年;
3、在工作中,认真贯彻档案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能够独立完成一定规模的档案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绩。
三、档案馆员中级职称评定条件
申报档案系列中级职称(馆员)的参评条件如下:
1、大专学历取得档案助理馆员满5年,可以申报档案馆员;
2、本科、研究生学历取得助理馆员满4年,可以申报档案馆员;
3、其他条件。
四、档案管理员中级职称报考条件
档案管理员的中级职称定为馆员,其报考条件较为严格,具体要求如下:
1、获得博士学位者可以直接报考;
2、获得硕士学位的人员,则需担任助理馆员职务2年左右,才能具备资格;
3、研究生班结业证书持有者或第二学士学位证书拥有者,若担任助理馆员职务2至3年,亦可符合报考要求。
五、档案中级职称评审条件
档案中级职称评审条件介绍如下:
1、具备中专学历,从事档案工作满15年,从事助理管员工作满8年;
2、具备大专学历,从事助理管员工作满5年;
3、具备大学本科学历,从事助理管员工作满4年;
4、具备研究生班结业证书第二学士学位证书,从事助理馆员工作2至3年;
5、具备硕士学位。
档案员职称评定一、档案管理员职称评定级别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员的职称评定分为三个级别,分别是初级、中级和高级。
二、档案管理员职称评定条件
1、初级职称的申报条件为具备本科学历,或者大专及以上学历同等学力;
2、中级职称则要求申报者已获得初级职称,并且拥有本科学历或同等学力,同时需要从事档案管理工作满一年;
3、高级职称的申报条件则更为严格,要求已获得中级职称,并满足以下任一条件:
研究生学历或同等学历,并且从事相关工作一年以上;
本科学历或同等学历,并且从事相关工作两年以上;
大专及以上学历或同等学历,并且从事相关工作三年以上。
三、档案管理员中级职称报考条件
档案管理员的中级职称定为馆员,其报考条件较为严格,具体要求如下:
1、获得博士学位者可以直接报考;
2、获得硕士学位的人员,则需担任助理馆员职务2年左右,才能具备资格;
3、研究生班结业证书持有者或第二学士学位证书拥有者,若担任助理馆员职务2至3年,亦可符合报考要求。
四、档案员职称评定流程
1、个人自主申报:符合条件的个人可以自主申报,无需他人推荐,特别地,从机关调入企事业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满一年的人员,可参照同等学历、资历、职称的专业人才,直接申报相应层级的职称。
2、民主评议:实行民主评议制度,由单位或相关部门对申报者的综合素质、工作能力、业绩等进行评议。
3、逐级审核:申报者需将个人资料提交给各自的上级主管部门或所在县(市、区)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进行复审,审核通过后,资料将被报送至相应的评审委员会进行最终评定。
五、档案专业职称评审条件
1、教育背景:申请人必须具备一定的教育背景,对于专科和高中学历的持有者,他们需要分别拥有至少一年和一年半以上的档案工作经验。
2、工作经验:了解档案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标准规范是评审的关键。
3、专业能力:具备扎实的档案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独立完成一定规模的档案管理工作。
4、综合素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员职称评定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员职称评定级别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员的职称评定分为三个级别,分别是初级、中级和高级。
二、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员职称评定条件
1、初级职称的申报条件为具备本科学历,或者大专及以上学历同等学力;
2、中级职称则要求申报者已获得初级职称,并且拥有本科学历或同等学力,同时需要从事档案管理工作满一年;
3、高级职称的申报条件则更为严格,要求已获得中级职称,并满足以下任一条件:
研究生学历或同等学历,并且从事相关工作一年以上;
本科学历或同等学力,并且从事相关工作两年以上;
大专及以上学历或同等学历,并且从事相关工作三年以上。
三、市、县级档案馆的专业技术人员在评审中级职称时,应称为档案管理师或编审师,而不能使用“馆员”这一称谓。
四、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职称体系中,员级职称是指初级、最低档次的职称,例如技术员,带“师”字的职称则代表中级职称或初级助理职称,例如助理工程师、助理农艺师等。
五、具有高中以上的文化程度;具有档案管理基础知识和工作经验;工作心细,品行端正,原则性强;熟悉最新的档案管理相关法规,流程,认真负责,细致耐心;熟悉电脑操作以及各种档案管理软件文字表达以及逻辑能力优秀。
档案专业职称评审条件一、条件中所称“以上”,均含本机或本数量,如两年以上含两年。
二、条件中的著作,是指取得ISBN统一书号,公开出版的本专业学术专著或译著。
三、省级以上专业刊物,是指由省级以上业务主管部门或学术机构主办的,公开发行的、具有国内统一刊号(CN)的专业刊物。
四、以第二作者发表的论文,折半计算。
五、职称外语要求,申报正高:职称外语A级合格,申报副高:职称外语B级合格,年龄在40周岁以上人员申报档案专业技术资格的,职称外语成绩不作为必备条件,作为专定评审的参考依据,年满50周岁可免试。
六、计算机要求。
七、档案管理职称评审条件如下:
1、馆员:具备高中(含中专、职高、技校,下同)毕业学历,取得助理馆员职称满7年。
2、具备大学专科、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取得助理馆员职称满4年。
3、具备硕士学位,取得助理馆员职称满2年。
4、具备博士学位,从事档案工作满1年。
八、档案中级职称评审条件介绍如下:
1、具备中专学历,从事档案工作满15年,从事助理管员工作满8年;
2、具备大专学历,从事助理管员工作满5年;
3、具备大学本科学历,从事助理管员工作满4年;
4、具备研究生班结业证书第二学士学位证书,从事助理馆员工作2至3年;
5、具备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