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讨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法益时,我们首先需要明确,该罪所侵害的核心法益是公民个人身份信息安全及身份管理秩序,这种侵害在客观上表现为通过盗窃、收购等非法手段获取并大量积累公民个人信息的严重情形,犯罪主体通常是已满16岁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或单位,而其主观上则表现为有意为之。
该罪侵害的是公民个人身份信息安全,在信息时代,个人信息已成为个人身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和正常生活状态的维持,这不仅关乎个人的名誉,还会影响个人的社会评价,一旦公民个人信息遭到破坏或侵害,不仅可能导致物质上的损失,还可能造成精神上的伤害,进而影响公民在社会经济生活、社会政治生活中各项权利的实现。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保护法益是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个人信息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涉及到每个人的隐私权和人格尊严,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民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立案标准与解析
在司法实践中,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立案标准具体如下:
1、法律分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立案标准为: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被他人用于犯罪的;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他人利用公民个人信息实施犯罪,向其出售或者提供的;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五十条以上的。
2、法律主观: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立案标准还包括:违反国家相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提供公民个人信息,且情节严重的行为,应当予以立案,违反国家相关规定,在履行职责或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公民个人信息,之后出售或提供给他人的行为,同样应当立案。
3、我国立案准则:我国对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立案准则明确规定,此罪为行为犯,即便涉及非法提供公民信息给儿童的行为,无论程度如何,皆判定为犯罪行径,必须予以立案调查,具体表现为未经授权而从他人处窃取或以其他不法手段获取私务信息。
网赌泄露手持身份证照的案例分析
近年来,网络赌博平台泄露公民个人信息的事件屡见不鲜,以下是一起典型的案例:
1、准备阶段:用户需准备好身份证、I类结算卡、信用卡和手机,按要求下载app软件,值得注意的是,部分pos机不需要下载APP,只需在小程序或公众号操作,后者相对更安全且操作简单。
2、案例背景:2016年12月,一起涉及167位女大学生的个人信息泄露事件震惊社会,这些个人信息包括亲友联系方式以及私密照片,均被泄露,事件起因是网络借贷平台提供“裸条放款”,借款时,以借款人手持身份证的裸体照片替代借条。
3、法律后果:根据查询找法网显示,公民个人信息关系到每个人日常生活的开展、正常生活状态的维持,不仅关涉个人名誉,同时影响个人的社会评价,网赌泄露个人信息的行为触犯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可以报警处理,同样,不小心泄露个人信息,也可以提前报备。
4、风险提示:令人担忧的是,一些非法集资者打着合法旗号的幌子,索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包括手持身份证的照片和隐私信息,这无疑增加了风险的严重性。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构成条件详析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构成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客体要件:侵犯的客体是公民个人身份信息的安全和公民身份管理秩序。
2、客观要件:表现为行为人以窃取、收买等方法大肆收集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行为。
3、主体要件:犯罪主体为已满16岁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或单位。
4、主观要件:行为人的主观方面必须是故意,即明知是公民个人信息而故意实施上述行为。
5、数量标准:包括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五十条以上的;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住宿信息、通信记录、健康生理信息、交易信息等其他可能影响人身、财产安全的公民个人信息五百条以上的;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第三项、第四项规定以外的公民个人信息五千条以上的。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是一个复杂的法律问题,涉及多个方面的要件,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此类犯罪的打击力度正在不断加大,以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