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业领域/民商诉讼与仲裁/新闻详情
【国樽律所】法院判决后协议变更,合法和解与执行新规详解
发布时间:2025/04/18 作者:国樽律所

在司法实践中,法院判决后,当事人双方有时会基于各种原因,重新达成新的协议,这种情况下,新的协议实际上是对原有权利义务关系的重新确立。

这种新达成的协议,相当于双方当事人对原有权利义务关系的重新约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只要新协议内容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且双方均真实意愿表示,该协议即具有法律效力,这种协议与法院的判决书无关,不受原有判决的影响,如果双方希望确保协议的执行力度,可以选择将协议公证,因为公证的协议具有强制执行力,即便未来出现纠纷,双方也可以根据新协议提起诉讼,不受一事不再理原则的限制。

法院判决生效后,原告与被告若达成和解,最佳做法是双方书面签订和解协议,协议中应明确约定被告在规定时间内履行判决书中的义务,若被告不履行,原告有权申请强制执行,值得注意的是,一旦判决书生效,被告必须服从判决,不存在是否服从的问题。

虽然法院的判决书具有更高的法律效力,但双方签订的协议只要不与判决书相悖,其约定内容同样有效,协议中可以约定判决书中未提及的履行细节,只要不违背法律原则,即可作为执行依据。

双方在法院判决后,若在村委会的调解下达成了调解协议并执行了十年,这表明双方已对法院的判决实施了执行和解,这种情况下,人民法院应当支持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不会撤销村委会的调解协议。

在执行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可以自愿达成和解协议,变更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履行义务主体、标的物及其数额、履行期限和履行方式,和解协议一般应采取书面形式,执行人员应将副本附卷,无书面协议的,执行人员应将协议内容记入笔录,并由双方当事人签名或盖章。

若一方不执行协议书,另一方可以直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无论是法院、仲裁庭根据和解或调解协议做出的裁决书、调解书,都需要经过原审法院,原审法院应在五日内将上诉状副本送达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在收到上诉状副本之日起15日内提出答辩状,连同其他相关材料一并送到第二审法院。

法院判决生效后变更协议要不要送原审法院备案

法院判决生效后,若双方当事人希望变更协议,是否需要送原审法院备案,取决于协议变更的内容和程序。

法律主观上认为,只要判决后的和解协议合法,即为有效,在判决生效后尚未申请强制执行前,双方当事人通过平等协商,变更判决所确定的标的物及其数额、履行期限、履行方式等问题,达成协议的行为,在法律上是允许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十六条的规定,调解达成协议必须双方自愿,不得强迫,只要协议内容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经双方签字确认后即为有效。

夫妻双方在离婚前或离婚后,可以通过协商变更离婚协议,无需有关部门同意,也不需要到特定机关办理,只要双方经过协商重新达成协议,重新签订一份新协议或补充协议,即具有法律效力。

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二年内提出,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行政判决、裁定,认为确有错误的,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或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申诉。

在此阶段,可分为两种情况,并产生两种不同的法律后果,第一种情况是一方当事人不按和解协议履行,此时法院可依对方当事人的申请,恢复对原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但应扣除已履行的部分,第二种情况是双方当事人按照和解协议履行完毕,则案件执结。

一般而言,离婚协议在未经过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离婚登记备案或人民法院判决离婚的,可以更改,否则不能更改,男女双方协议离婚后1年内就财产分割问题反悔,请求变更或撤销财产分割协议的,法院应当受理,法院审理后,未发现订立财产分割协议时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的,应当依法驳回当事人的诉讼请求。

法院判决后双方又达成协议怎么办

法院判决后,双方当事人若再次达成协议,应遵循以下程序:

法律分析认为,法院判决后双方可以和解,如果判决还在执行中,并没有执行结束,此时如果双方达成了和解协议,也可以按照和解协议进行执行,如果其中一方不遵守和解协议,另一方可以向法院申请,恢复原判决的执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七条的规定,调解达成协议后,人民法院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书应当写明诉讼请求、案件的事实和调解结果,调解书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送达双方当事人,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

法院判决生效后,原告与被告达成和解,最好双方书面签订和解协议,约定被告需在规定时间内履行判决书中的义务,如果被告不履行,原告可以申请强制执行,判决书生效后,就不存在被告要不要服从判决的问题,法院生效的判决,被告是必须服从的。

法院的判决书下来了,还可以私下和解,这是法律所允许的,双方达成执行和解协议后,将协议交给法院执行庭即可,执行庭就会裁定执行终结,根据相关法律条例规定,判决书下来后仍然可以通过法院达成调解,执行调解,指在法院执行过程中,双方当事人经过自愿协商,达成协议,结束执行程序的活动。

法院判决生效后但原告与被告突然达成了和解

法院判决生效后,原告与被告若突然达成和解,应遵循以下程序:

法院判决生效后,原告与被告达成和解,最好双方书面签订和解协议,约定被告需在规定时间内履行判决书中的义务,如果被告不履行,原告可以申请强制执行,判决书生效后,就不存在被告要不要服从判决的问题,法院生效的判决,被告是必须服从的。

法律主观上认为,判决书生效后,原审判程序已经终结,双方当事人不能再进行庭内和解,但仍可以自行庭外和解并达成和解协议,如果双方当事人在判决生效后,又另行达成和解协议的,可以按双方的和解协议履行,不再执行原判决。

如果在法庭审理终结前未达成调解协议,法院还是会发出判决书的,法律分析认为,原告和被告同意庭外和解,但如果在案件的审理期限之内没有达成调解协议,法院会正常作出判决,并向双方当事人送达判决书。

如果当事人在判决书生效之后,自行达成和解协议,他们应按照该和解协议履行各自的义务,原判决书将不再执行,若和解协议达成后,被告方未能按照协议履行其义务,原告方仍有权要求被告方按照原判决书的内容履行义务,并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庭外和解,指的是在判决前双方随时可以和解,和解后一般都要撤诉,也可以在法院主持下达成调解。《民事诉讼法》第五十条规定,双方当事人可以自行和解,法庭调解,指的是在法庭的主持下根据案件审理的实际情况,对于有可能通过调解解决的民事案件,人民法院应当调解。

在法庭上即使双方意见达成一致,法庭也不会按双方达成的意向进行判决,因为法庭判决需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但是依照我国法律,法庭可以依照双方都达成了一致,制作调解书,调解书同样具有法律效力,可以进行执行。

先有的法院判决书然后又双方经村委会签订调解书那个更有法律效应...

在司法实践中,当事人先有法院判决书,后又经村委会签订调解书,两种法律文书均具有法律效力,但具体效力取决于案件的具体情况和协议内容。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调解书可以在如下情况下转化为判决书:当事人自愿;被告未经合法通知或未参加听证会;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但一方当事人拒不履行;依法终止调解程序,在这些情况下,可以通过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等手段将调解书转为判决书进行执行。

调解书和判决书拥有相同的法律效力,从法律效力来讲,它们是一样的,判决书是法院根据事实与法律进行裁判,必须是合法的;调解书是根据当事人协商一致,法院进行依法确认,不违法即可,对判决书不服可以依法上诉,调解书不能上诉。

调解书和判决书都有法律效力,从法律效力来讲是一样的,好与不好,看具体内容和角度立场,在起诉之后当事人并不是马上就会面临着法院开庭,而是会先进行调解,当双方的矛盾通过调解的方式解决了之后,自然而然就没有了判决了。

你们双方在法院判决后又在村委会的调解下达成了调解协议且执行了十年,说明你们对法院的判决已经实施了执行和解,这是当事人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不会也不能撤销村委会的调解协议。

调解书与判决书均具有法律效力,并无高低之别,调解书乃由人民法院出具,用以确定双方协议内容;而判决书则是法院根据判决结果所形成的法律文件,其种类涵盖民事、刑事、行政及刑事附带民事等领域。

法院终审判决后但未强制执行双方后协议调解成功之后如何到法院

法院终审判决后,若双方当事人未强制执行,但经过协议调解成功,可以按照以下程序到法院:

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后,双方当事人认为有必要的,可以自调解协议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内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对调解协议进行审查,依法确认调解协议的效力。

如果愿意和对方调解,可以与他调解,如果拒绝调解,则不会调解;不管是否调解,都有权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就是说通常情况下,如果双方都愿意调解的话,这个时候是可以进行调解的,一般情况下,如果一方不愿意调解,就不可以进行调解,如果判决下来另一方不执行的话,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法律主观上认为,判决后和解协议只要是合法的就是有效的,在法院的判决生效后尚未申请强制执行前,双方当事人通过平等协商,就变更判决所确定的标的物及其数额、履行期限、履行方式等问题达成协议的一种行为。

法院调解双方同意,但被告又不执行可以申请强制执行,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如果法院出具调解书,被执行人在规定时间内不履行义务,可以进行强制执行,法律分析认为,人民法院按照法定程序,运用国家强制力量,根据发生法律效力文书明确具体的执行内容,强制民事义务人完成其所承担的义务,以保证权利人的权利得以实现。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