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业领域/民商诉讼与仲裁/新闻详情
【国樽律所】民法典揭秘,五大合同无效情形及案例分析
发布时间:2025/04/18 作者:国樽律所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合同无效的情形被明确界定,旨在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和社会的公平正义,以下是对民法典中关于合同无效情形的详细解析,包括具体案例和深入分析。

一、合同无效的基本情形

1. 无民事行为能力者签署的合同

无民事行为能力者签署的合同无效,这意味着,若合同签署方未达到法定民事行为能力,即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或者因精神疾病等原因无法理解合同内容的人,其所签署的合同不具备法律效力。

2. 欺诈、胁迫手段订立的合同

基于欺诈或胁迫手段订立的合同同样无效,一方利用虚假信息或威胁手段,迫使对方签订对自己有利的合同,这种合同在法律上被视为无效。

3.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效力性强制规定的合同

任何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效力性强制规定的合同都是无效的,这些规定通常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等重大公共利益领域。

4. 背离公共秩序及善良风俗的合同

合同若背离公共秩序及善良风俗,亦属无效,这包括那些违反社会道德、伦理和法律的基本原则的合同。

5. 恶意串通损害他人权益的合同

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合同无效,这种情况常见于商业活动中,双方或多方通过不正当手段损害第三方利益。

二、合同无效的五种具体情形

根据《民法典》,合同在以下五种情况下无效:

1、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2、双方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

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三、无效合同的法律分析

1. 合同的真实意思表示

合同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的产物,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合同双方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确保合同内容真实、合法。

2. 合同的缔约能力

合同当事人必须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否则合同无效,未成年人签订的合同通常无效,除非得到法定监护人的同意。

3. 合同的合法性

必须合法,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任何以违法手段订立的合同,无论其形式如何,都是无效的。

4. 合同的公序良俗

合同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即不得违反社会道德和伦理标准,任何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或违背公序良俗的合同都是无效的。

民法典对合同无效情形的规定,旨在保障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了解这些规定,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防范合同风险,确保交易安全,在签订合同前,务必仔细审查合同内容,确保其合法、合规,避免因合同无效而带来的损失。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