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业领域/民商诉讼与仲裁/新闻详情
【国樽律所】村民代表大会决议,法律效力、程序与四议两公开制度解析
发布时间:2025/04/18 作者:国樽律所

村委会村民代表大会决议会

在我国的农村基层治理体系中,村委会村民代表大会是至关重要的决策机构,其决议的形成与效力,直接关系到村民的切身利益和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村民代表大会决议的法律效力,首要考量在于决议内容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一旦决议内容与现行法律相悖,其自始无效,自然不具备法律效力,反之,若决议内容符合法律法规,则应视为具有法律效力,对村民和村委会均有约束力。

关于会议决议的通过,我国法律规定,会议决议须有半数人通过,具体到村民代表会议,其召开需满足一定的条件: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提议需由五分之一以上的十八周岁以上村民代表提出,且三分之二的户代表参加方可召开。

“四议”制度是村民代表大会决策的重要环节,它包括:村党支部会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而“两公开”则要求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确保决策过程的透明度,村党支部在提出重大事项的初步意见和方案时,需充分征求党员、村民代表及广大村民的意见,并进行认真的调查论证。

“四议两公开”制度的实施,旨在确保村级重大事项的决策更加民主、科学、公正,通过这一制度,不仅提高了决策的透明度,也增强了村民对决策过程的参与感和满意度。

村民代表会议的决议多少人通过

村民代表会议的决议通过人数,是决定决议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召开村民会议,应当有本村十八周岁以上村民的过半数,或者本村三分之二以上的户的代表参加,而所作决定,则需经到会人员的五分之一以上人通过才有效。

根据《村民组织法》规定,村民代表会议的召开需要三分之二以上的组成人员参加,所作决定需经过过半数到会人员的同意方可生效,村民代表决议通过的人数应当达到到会人员的三分之二以上,确保决策的广泛性和代表性。

在村民自治过程中,会议决议的通过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和条件,任何会议决议都必须获得参与投票村民的半数支持才能生效,这一规定确保了决策的公正性和代表性,村民代表会议作为村民自治的重要平台,其运作频率为每季度一次,任何提议的提出,需要获得至少五分之一以上十八周岁以上的村民代表的支持。

“四议两公开”“两会两票”指的是什么

“四议两公开”和“两会两票”是我国农村基层治理中两项重要的工作原则和决策机制。

“四议两公开”即“4+2”工作法,要求农村所有村级重大事项都必须在村党组织领导下,按照“四议”、“两公开”的程序决策实施。“四议”包括:党支部会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两公开”则要求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

“两会两票”则是指党支部(总支)会和村委会会议研究讨论,以及党员大会(党员议事会)、村民代表会议(村民会议)投票决议,这一机制旨在确保村级事务的决策更加民主、公开、透明。

四议两公开指的是什么

“四议两公开”是村级事务决策的基本工作程序,它通过一系列的议事决策和工作落实制度,确保村级事务的民主性和科学性。

“四议”包括:村党支部会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两公开”则要求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

这一工作法由河南省南阳邓州市率先提出,旨在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高村级事务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确保村级事务的顺利进行。

村民代表大会决议具有法律效力吗

村民代表大会决议的法律效力,取决于其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如果决议内容符合法律规定,那么该决议具有法律效力,对村民和村委会均有约束力,反之,若决议内容违反法律规定,则自始无效,不具备法律效力。

在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时,应当有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人员参加,所作决定应当经到会人员的过半数通过方可有效,讨论决定的事项,制定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等不得与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相抵触,不得侵犯村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合法的财产权利。

村民代表决议多少人通过有效

村民代表决议的有效性,取决于通过决议的人数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根据法律规定,会议决议须有半数人通过,具体到村民代表会议,其决议通过的人数应当达到到会人员的三分之二以上,即超过三分之二的比例,这意味着,如果村民代表会议共有100名代表参加,则决议通过的人数应当超过66人;如果有150名代表参加,则决议通过的人数应当超过100人。

村民代表会议的召开需满足一定的条件,如提议需由五分之一以上的十八周岁以上村民代表提出,且三分之二的户代表参加,这些条件的满足,保证了决议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