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业领域/民商诉讼与仲裁/新闻详情
【国樽律所】民诉法第134条解析,法院委托调查与司法公正保障
发布时间:2025/04/18 作者:国樽律所

民诉法第134条规定详解

1、法律分析: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34条中,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若因特殊情况需要,可以委托外地人民法院进行必要的调查,这种委托调查必须明确提出具体的项目和要求,确保调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受委托的人民法院在接到委托后,应主动进行补充调查,并在收到委托书后的三十日内完成调查任务,如因特殊原因无法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应立即以书面形式通知委托法院,值得注意的是,法院作为国家的审判机关,其职责的履行必须严格依法进行,确保司法公正。

2、该条规定的实质在于明确法院在管辖权问题上的适用法律原则,即,法院在确定案件管辖权时,必须严格遵循法律规定,确保案件审理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3、惠邦法律服务所要求司法部对上述规定中的合法性、合理性、适用性进行解释,这实际上是一种行政咨询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相关规定,行政咨询行为不属于可诉行政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九条第(四)项、第八十五条之规定,对无锡市惠山区惠邦法律服务所的起诉,人民法院不予立案。

4、【法律分析】:如前所述,民诉法第134条赋予人民法院在必要时委托外地人民法院调查的权力,这种委托调查必须明确项目和要求,受委托法院可主动补充调查,受委托法院在收到委托书后,应在三十日内完成调查,如因故不能完成,应在规定期限内以书面形式通知委托法院。

5、以下是一些与民事诉讼相关的法律问题探讨:论民事诉讼中视听资料的运用、论执行担保制度、关于被告不出庭的思考、涉台民事诉讼法规的调整与适用、试论我国民事诉讼中的公示催告程序、论民事诉讼中的诉权、论民事诉讼证据的特点、认真贯彻执行程序与有效解决“执行”的作用、论仲裁协议的有效性、论我国民事审判制度的改革等。

6、《民法通则》第117条规定,侵占国家、集体或他人财产的,应当返还财产,不能返还的,应当折价赔偿,第134条第1款中,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中也规定了返还财产,这一规定体现了法律对财产权益的保护,强调了权利人依法获得财产返还的权利。

民诉法第134条具体内容解读

1、即便是最高法业经人大常委会授权,也必须经过人大常委会对“法律工作者代理范围具体含义”进行法律解释后,才能依据其做出适用司法解释,最高法适用《民诉法》的司法解释不仅违背了民诉法立法的初衷,还涉嫌超越职权,根据司法部的相关规定,这种做法更是毫无道理。

2、如前所述,《民法通则》第117条和第134条第1款均规定了返还财产的民事责任承担方式,这体现了法律对财产权益的保护,强调了权利人依法获得财产返还的权利。

3、民诉法第134条内容是人民法院在必要时可以委托外地人民法院调查,委托调查必须明确提出具体的项目和要求,受委托法院可主动补充调查,受委托法院在收到委托书后,应在三十日内完成调查,如因故不能完成,应在规定期限内以书面形式通知委托法院。

4、关于定期宣判和上诉期间的规定:定期宣判的,宣判后立即发给判决书。(民诉134条)二审上诉期间:对判决上诉,上诉期为15日;对裁定上诉,上诉期为10日。(民诉147条)涉外案件:对判决、裁定上诉均为30日,并可申请延长。

5、【法律分析】:如前所述,民诉法第134条赋予人民法院在必要时委托外地人民法院调查的权力,这种委托调查必须明确项目和要求,受委托法院可主动补充调查,受委托法院在收到委托书后,应在三十日内完成调查,如因故不能完成,应在规定期限内以书面形式通知委托法院。

2015年10月22日法律工作者起诉司法部案件结果如何

1、法律工作者可以代理其区域内的民事案件,但不能代理刑事案件或跨区域案件,如果其违规办案,可以对其进行投诉。

2、2015年1月30日,最高法颁布了《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法释〔2015〕5号)。

3、司法部曾规定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不得跨县、区代理案件,后修改为不得跨地级市代理案件,跨区域的界定是指代理案件的当事人至少有一方住所在法律服务所所在行政区域内,在民事、行政诉讼中,若一方当事人是本地人,不论受诉法院是哪个地区的,法律工作者均可代理。

4、至1989年间发布的司法解释目录(第二批)废止。

法学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建议

1、以下是一些法学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建议:我国刑事再审程序之改造、论民事简易程序的改革和完善、非婚生子女的法律保护、共同犯罪、农村土地使用权法律制度的完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探析、民事诉讼中法院调查取证研究、刑讯逼供问题研究、论我国刑事司法鉴定制度的现状与完善等。

2、优秀法学专业毕业论文的撰写离不开一个新颖且有吸引力的论文题目,以下是一些关于法学相关专业的论文题目与选题方向,希望能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帮助:论我国民间借贷的现状及法律规制、法律的平等价值、上市公司并购业务若干法律问题研究、虐待被监护、看护人罪、所有权保留若干问题研究、网络金融诈骗犯罪的法律规制、公司合同风险及其规制、夫妻侵权的法律规制法辅、逃税罪研究、校园暴力的成因与法律防范等。

3、以下是一些关于法学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方向:家庭暴力中正当防卫的界限探讨、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效力实践、网络暴力的民法规制、危险驾驶罪与交通肇事罪的适用对比等。

4、法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广泛,以下整理出80个论文题目以供参考:法治与人治辨析、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探析、社会治理体系中的法治与德治、提高司法公信力的对策分析、舆论监督与司法独立、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维稳与维权的关系探析、试析重大改革要于法有据等。

5、以下是一些法学本科毕业论文题目:知识法学的基本逻辑、西方后现代女性主义法学性别理论评析、美国新现实主义法学的发展及其启示、我国法学研究生教育刍议、法学本科教育中研究性学习理念及其实施、我国司法团氏考试与法学教育的冲突及协调等。

我国地域管辖制度概述

1、刑事管辖是指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等在直接受理刑事案件上的权限划分以及审判机关系统内部在审理第一审刑事案件上的权限划分,关于刑事案件的地域管辖,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如果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审判更为适宜的,可以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2、地域管辖制度的目的在于保障犯罪案件的公正、公平审判,防止司法机关滥用职权,确保犯罪行为的追究和惩治能够在法律框架内进行,这一原则也有利于保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避免被告人因为审判地点的不当选择而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3、地域管辖分为一般地域管辖和特殊地域管辖,一般地域管辖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一般地域管辖采取了“原告就被告”原则,即被告在哪里,原告就到那里的法院起诉。

4、法院管辖权分为:属地管辖、属人管辖、保护性管辖、普遍管辖,管辖的类型:地域管辖、级别管辖、专门管辖,原则而言,一般民事案件是“原告就被告”,即由被告所在地法院管辖;刑事案件一般按照犯罪地管辖为原则,犯罪地包括犯罪行为发生地和结果发生地,不过这两种都是有例外情况的。

民诉中的返还原物权利人是否必须是物向所有人

1、被执行人不服中止执行的异议裁定,提起诉讼认为执行标的物归自己所有时,应列案外人为被告,申请执行人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案外人逾期提起诉讼的后果,该条规定,异议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案外人、当事人对裁定不服,与原判决、裁定无关的,自裁定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1)享有返还原物请求权的权利人为物权人,行使返还原物请求权的主体应为失去占有的所有权人、他物权人及其他依法享有权利的人,至于占有人,无论其是否为有权占有,均应依据占有请求权行使权利,而不能依返还原物请求权行使权利。(2)须有他人无权占有动产或不动产的事实。

3、依照继承法取得他的财产的公民或者组织,应当返还原物;原物不存在的,给予适当补偿,本题中,丁继承的甲的财产应当返还,丁、戊从丙处继承的财产因为是丙从甲处继承的,所以返还给甲。

4、执行回转时,已执行的标的物是特定物的,应当返还原物;不能返还原物的,折价抵偿,综合上述内容,执行回转被要求返还的财物需要在作出裁定之后立即实施,且由法院要求返还这笔财物,对于时间上没有具体规定,对于被执行人来说,需要及时处理,否则可能面临强制执行。

5、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平等,在民事诉讼中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双方当事人享有相同的诉讼权利,如双方当事人都有委托代理、申请回避、提供证据、请求调解、进行辩论、提起上诉、申请执行等权利;二是双方当事人享有对等的诉讼权利,如原告有提起诉讼的权利,被告有提出反驳和反诉的权利。

6、原执行依据被依法撤销,只是表明原执行依据失效,并不具有要求原债权人返还财产的强制性,根据民诉法规定,应当由人民法院裁定执行回转,再以此裁定为新的执行依据,责令取得财产的原申请人返还财产或强制执行,这仅适用于原申请执行人取得财产的情况。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