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业领域/民商诉讼与仲裁/新闻详情
【国樽律所】民法典详解,合同无效的多种情形及法律依据
发布时间:2025/04/18 作者:国樽律所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对于合同无效的规定具有极高的重要性,它不仅关系到合同的效力问题,更关乎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护,以下是对民法典中关于合同无效规定的深入解析。

一、合同无效的情形

1、不当主体缔结之合约:任何由非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者所订立的协议都是无效的,未成年人未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所签订的合同,虚伪意思表示导致的合同无效,如行为人和相对人通过欺骗彼此的方式达成的合同,损害他人利益的恶意串通行为,此类合同因阻碍他人合法权益而无效,违反公共秩序和道德标准的民事法律行为也是无效的。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第一百四十六条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二、无效合同的具体情况

依据《民法典》的相关条例,无效合同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无民事行为能力者签署之合同无效:这类合同因签署者不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而自始无效。

基于虚假意思表示所签合同无效:这种合同因意思表示不真实,违背了合同的本质目的,故无效。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范与公序良俗的合同无效:此类合同因违反了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或公序良俗,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故无效。

恶意勾结,损人利己之合同无效:这种合同因双方恶意串通,损害了他人利益,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故无效。

三、《民法典》合同无效规定的法律分析

1、民事行为能力不足者签订的合同无效:根据《民法典》第一编第六章的规定,民事行为能力不足者签订的合同无效,因为其行为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民事行为能力要求。

2、双方虚伪表达意愿而订立的合同无效:根据《合同法》第五十二条,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或者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合同无效。

3、违反效力性强制性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合同无效: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因为这类合同违背了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损害了法律的权威和社会公共利益。

4、违背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的合同无效:这类合同违背了社会的基本道德和公共秩序,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故无效。

5、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的合同无效:这种合同因双方恶意串通,损害了他人利益,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故无效。

四、免责条款的无效性

在合同中,以下两种免责条款无效:

对对方人身伤害:任何免除因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的人身伤害责任的条款都是无效的。

因故意或重大过失导致的对方财产损失:任何免除因故意或重大过失导致的对方财产损失责任的条款也是无效的。

五、《民法典》合同无效规定简述

1、合同无效的情形:包括强迫他人意愿或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进行的民事法律行为,虚假意思表示,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以及违背公序良俗。

2、合同无效的法律依据: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合同无效的情形包括但不限于上述所述。

3、无效合同的自始无效性:所有上述无效合同均自始无效,即合同自成立时起就不具有法律效力。

通过以上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关于合同无效规定的详细解析,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合同无效的情形和法律依据,这对于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