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业领域/民商诉讼与仲裁/新闻详情
【国樽律所】正当防卫,解读四项必备条件,维护合法权益的法治之道
发布时间:2025/04/18 作者:国樽律所

正当防卫的四个必备条件解析

正当防卫,作为一种法律概念,是指在特定情况下,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个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采取的防卫行为,正当防卫具有合法性,但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以下是正当防卫必须满足的四个必备条件,我们将对其进行深入解析。

一、不法侵害行为的存在

正当防卫的首要条件是存在不法侵害行为,不法侵害行为不仅限于犯罪行为,还包括违法行为,不法侵害必须是现实存在的,具有暴力性、破坏性、紧迫性等特点,盗窃、抢劫、故意伤害等行为,均属于不法侵害行为,对于精神病人所为的侵害行为,一般认为可实施正当防卫,若防卫人误以为存在不法侵害,那么就构成假想防卫。

二、不法侵害正在进行

正当防卫必须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时实施,如果侵害行为已经结束或者尚未开始,则不能实施正当防卫,正当防卫的目的是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保护合法权益,在夜间遭遇抢劫,若抢劫行为正在进行,可以实施正当防卫;但如果抢劫行为已经结束,则不能再进行防卫。

三、防卫行为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

正当防卫必须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进行,即防卫行为只能针对实施不法侵害的人,不能针对无辜第三人,在抢劫案件中,防卫人只能对抢劫者进行防卫,而不能对旁观者进行攻击。

四、防卫行为不能超越一定限度

正当防卫不能超越一定限度,否则可能构成防卫过当,防卫过当是指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给不法侵害者造成重大损害的行为,防卫过当可能构成故意伤害罪,在实施正当防卫时,必须注意适度,避免防卫过当。

以下是对正当防卫四个条件的补充说明:

1. 正当防卫的起因必须是具有客观存在的不法侵害,不法侵害是指法令所不允许的侵害行为,其侵害行为构成犯罪为条件,对于精神病人所为的侵害行为,一般认为可实施正当防卫。

2. 正当防卫的目的必须是为了保护本人或他人的合法权益以及公共利益,即目的要具有合法性与正义性。

3. 正当防卫的实践条件,即正当防卫必须是针对现实存在的和正在实施的侵害行为,而提前防卫或假意防卫都不属正当防卫,否则行为人要承担法律责任。

4. 正当防卫必须基于保护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的目的,正当防卫所针对的,必须是不法侵害者本人。

正当防卫制度是我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了解正当防卫的四个必备条件,有助于我们正确行使正当防卫权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在现实生活中,正当防卫的认定较为复杂,司法系统可能会出于各种理由对正当防卫的认定提出苛刻要求,在涉及正当防卫或防卫过当的案件审理中,我们应充分了解相关法律规定,确保自身权益得到保障。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