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业领域/民商诉讼与仲裁/新闻详情
【国樽律所】正当防卫,法律原则解析,保护人身财产安全的关键条件
发布时间:2025/04/18 作者:国樽律所

正当防卫,作为一项重要的法律原则,旨在保护公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秩序,以下是正当防卫所必须满足的条件,我们将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深入解析。

条件一:现实且紧迫的危险

正当防卫的首要条件是必须存在对个人或他人人身安全的现实且紧迫的危险,这种危险通常是严重的,如生命受到威胁或人身自由受到严重限制,在夜间遭遇歹徒抢劫时,为了避免自身和他人遭受伤害,采取防卫行为就是正当的。

条件二:保护合法权益的意图

防卫行为应当出于保护自己或他人合法权益的意图,而非出于报复或挑衅等不当目的,这意味着,在采取防卫行为时,必须具有合法的目的,且不能是出于恶意。

条件三:起因条件

正当防卫的成立需要满足五个方面的条件,必须存在不法侵害行为,包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且侵害行为是实际存在的,通常是人实施的,不法侵害行为必须具有社会危害性和紧迫性,如果行为人因错误判断而对臆想中的侵害进行防卫,则属于假想防卫,根据行为人的主观过错处理。

条件四:不法侵害行为

须有不法侵害行为,且不法侵害必须是实际存在的,所谓不法侵害行为,是指客观上发生的社会危害行为,而社会危害行为是指行为人主观上具有故意或过失,在客观上又有社会危害性的违法犯罪行为。

条件五:防卫行为的必要限度

正当防卫所采取的措施必须不得超出必要的限度,对于正遭受不法侵害的行为人来说,为了阻止非法侵害而采取相应的行动,所带来的损失和损害,都应该被视为正当防卫行为。

条件六:防卫行为的五个必要条件

1、防卫行为针对的是非法的侵犯行为:防卫行为必须是为了保护合法权益,针对非法侵犯行为进行。

2、非法侵犯行为正在进行中:防卫行为必须在不法侵害行为正在进行之时进行。

3、实施防卫的人需知晓对方是不法侵犯者:防卫人必须明确知道对方正在进行不法侵害。

4、防卫行为的程度不得超过必要限度:防卫行为必须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不能超过必要限度。

5、对于在制止非法侵犯过程中,受到的合理损害,应被认定为正当防卫的一部分:在正当防卫过程中,受到的合理损害应被视为正当防卫的一部分。

条件七:正当防卫须在不法侵害过程中实施

正当防卫的目标应当是不法侵害者本人,正当防卫的行为不得超出必要限度,正当防卫是在制止不法侵害时造成侵害行为人损害的行为。

条件八:正当防卫须具备以下要素

1、实际存在违法侵犯行为:必须存在违法行为,且该行为对合法权益构成威胁。

2、此种侵犯正在进行中:侵犯行为正在进行,防卫行为应立即采取。

3、防卫者有明确意识:防卫者必须明确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为了保护合法权益。

4、仅对侵犯方实施防护措施:防卫行为应仅针对侵犯方,不能伤害无关的第三者。

5、其防卫行为并未超过合理范围:防卫行为应在合理范围内,不能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条件九:起因、时间、对象、主观及限度条件

1、起因条件:正当防卫的情形限于面临具有攻击性、破坏性、紧迫性的不法侵害。

2、时间条件:正当防卫必须在不法侵害行为正在进行之时,即已经着手但尚未结束。

3、意思条件:防卫人需具备保护合法权利的防卫意图。

4、对象条件:正当防卫的针对对象必须是不法侵害者本人。

5、限度条件:正当防卫的限度必须符合法律规定,不能超出必要限度。

正当防卫作为一项重要的法律原则,对于保护公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只有符合上述条件,才能构成正当防卫,维护合法权益。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