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业领域/民商诉讼与仲裁/新闻详情
【国樽律所】经济法本质与作用探析,国家思想性视角下的社会本位解读
发布时间:2025/04/18 作者:国樽律所

经济法,作为现代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与外延的界定一直是法学界讨论的热点,本文旨在从经济法律关系的国家思想性出发,探讨经济法的本质特征,并结合社会本位的思想,分析经济法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一、经济法律关系概述

(一)经济法律关系的国家思想性

经济法律关系是法律关系的一种,它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经济活动中,由经济法律规范调整形成的具有公共管理内容的权利义务关系,这种关系具有强烈的国家思想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法律规范的制定与实施:经济法律关系的形成离不开国家机关的参与,包括立法、执法和司法等环节,国家通过制定经济法律规范,对经济活动进行调控和规范,确保经济秩序的稳定。

2、权利义务的界定:经济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义务关系,往往涉及国家与个人、企业之间的利益平衡,国家在制定经济法律规范时,既要保障个人的合法权益,又要维护国家的整体利益。

3、公共利益的维护:经济法律关系的核心在于维护公共利益,包括宏观经济稳定、社会公平正义、资源合理配置等,国家通过经济法律手段,实现对公共利益的保护和促进。

(二)经济法律关系的本质特征

1、权利义务关系的复合性:经济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义务关系,往往是复合的,即同一主体可能既是权利人又是义务人,或者既是义务人又是权利人。

2、法律关系的动态性:经济法律关系随着社会经济活动的不断变化而变化,表现出较强的动态性。

3、法律关系的普遍性:经济法律关系存在于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领域,具有普遍性。

二、私营企业暂行条例与个人独资企业法

(一)私营企业暂行条例的规定

私营企业暂行条例中关于“雇工8人以上的营利性经济组织为私营企业”的规定,缺乏科学依据,个人独资企业法并未明确规定雇工人数作为衡量标准;“必要的从业人员”需要有关机关作出解释,以确保司法实践的可操作性。

(二)个人独资企业法的解读

个人独资企业法作为市场经济三大基本企业形态之一,其法律定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读:

1、企业性质:个人独资企业即一个人单独投资设立的企业,其所有权、经营管理权、收益权均归投资人所有。

2、法律地位:个人独资企业在法律上享有独立法人地位,但投资人仍需承担无限责任。

3、法律保护:个人独资企业法对个人独资企业的设立、运营、解散等环节进行规范,以保障投资人的合法权益。

三、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法

(一)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法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法指的是以社会为本位的经济法,它不仅关注经济增长,还兼顾社会、文化、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协调、综合的发展和进步,它追求社会正义,维护社会整体利益。

(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法特征

1、综合性: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法涉及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领域,具有综合性。

2、协调性: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法强调各领域之间的协调,以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

3、前瞻性: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法具有前瞻性,能够预见和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

四、经济法的定义与分类

(一)经济法的定义

关于经济法的定义,学界存在两种观点:

1、法部门说:承认经济法是一个独立的法部门,在此基础上进行定义。

2、学科或规范综合说:不承认经济法的独立地位,认为经济法是一个学科或是一种规范的综合。

(二)经济法的分类

1、按调整对象分类:可分为宏观调控法、市场规制法、社会法等。

2、按法律属性分类:可分为公法、私法、经济法等。

五、西方经济法的发展历程

(一)经济法的起源

学界一般认为,经济法产生于20世纪初的资本主义世界,正式肇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

(二)西方经济法的发展

1、20世纪20年代:西方国家开始制定一系列经济法律规范,以应对经济危机。

2、20世纪50年代:经济法逐渐成为西方国家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3、20世纪90年代:经济法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六、法律与经济的关系

(一)可持续发展与经济法

无论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还是经济法的观念,都始终是从社会出发的,是对于社会整体作为思考对象的,从经济法的角度来说,强调的是社会整体利益,但同时也不放弃个人的利益。

(二)经济法的双重调整

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期,经济发展与经济法之间的关系特征成为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如果片面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结构升级调整,则经济的发展终将衰亡;但如果对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步伐过快,则相适应的经济法、社会背景不能为其的顺利转型奠定基础,同样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经济法作为现代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与外延的界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经济法律关系的国家思想性出发,探讨了经济法的本质特征,并结合社会本位的思想,分析了经济法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对经济法的定义、分类、发展历程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以期为我国经济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提供参考。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