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业领域/民商诉讼与仲裁/新闻详情
【国樽律所】详解我国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立案标准及法律意义
发布时间:2025/04/18 作者:国樽律所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立案条件解析

在我国,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不断加强,尤其是对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打击,以下是对相关立案条件的详细解析,旨在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一法律问题。

一、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立案标准概述

1. 立案标准分类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立案标准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针对涉案赃物价值超过4000元且不满10万元的情况;第二类则包括一年内曾受过类似处罚、再度实施;犯罪所得涉及特定设施或款物;行为导致上游犯罪无法及时查处,造成损失;以及其他妨害司法机关追究的行为。

2. 立案标准考量因素

根据法律,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立案标准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量:

(1)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价值:若在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则可能构成该罪。

(2)行为人有无过往的类似行为:如有一次受过行政处罚,再次实施同类型行为时,立案门槛亦可能降低。

(3)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如犯罪所得涉及特定设施或款物,行为导致上游犯罪无法及时查处,造成损失等。

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立案标准详解

1. 立案标准具体内容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立案标准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价值在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一年内曾因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行为受过行政处罚,掩饰、隐瞒行为致使上游犯罪无法及时查处,并造成公私财物损失无法挽回,其他立案标准。

2. 立案标准适用情形

(1)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价值在一千元至三千元之间;一年内因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行为受到行政处罚。

(2)隐瞒违法所得达到5000元的行为,也可能被立案。

(3)明知是非法狩猎的野生动物而收购,数量达到50只的行为,也符合立案条件。

3. 立案标准的意义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立案标准覆盖了多种情形,旨在打击违法行为,保护司法机关正常查明犯罪、追缴犯罪所得及收益的活动,行为人一旦触犯,将面临法律的严肃追究。

三、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立案标准分析

1. 犯罪定义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即是指特定主体在知晓所处理之物系犯罪行为获取的财产及其收益时,采取隐匿、迁移、收购、代办销售等手段予以掩盖、隐蔽其性质和来源的违法行为。

2. 立案标准具体内容

(1)掩饰或隐瞒犯罪所得以及其所衍生之收益价值在人民币叁仟元至壹万元以上。

(2)在过去一年时间内,因为掩饰或隐瞒犯罪所得以及其所衍生之收益行为曾经受到行政处罚。

3. 立案标准法律分析

涉案赃物价值4000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一年内曾因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行为受过行政处罚。

四、总结

了解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立案条件对于打击犯罪、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只有深入理解相关法律知识,才能更好地预防和打击此类犯罪行为,在此,提醒广大人民群众,若发现此类违法行为,应积极向公安机关举报,共同维护社会稳定。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