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行业中,挂靠现象屡见不鲜,它指的是无资质或资质不足的单位或个人,通过借用其他有资质企业的名义来承揽工程,这种行为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也带来了严重的法律后果,以下是挂靠行为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的详细解析。
民事法律后果1、合同效力问题:挂靠经营关系的建筑施工企业以自己的名义或以被挂靠单位的名义签订的承包合同,通常会被认定为无效,这是因为挂靠行为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合同的基础不合法。
2、连带责任:在民事法律层面,被挂靠企业需对建设工程质量承担连带责任,这意味着,如果工程出现质量问题,无论是挂靠方还是被挂靠方,都有可能被追究责任。
3、诉讼主体:在涉及诉讼时,挂靠经营者和被挂靠单位通常会被视为共同诉讼人,共同承担法律责任。
行政法律后果1、资质吊销:被挂靠企业可能会因为挂靠行为被吊销资质证书,这意味着其将失去在建筑市场承揽工程的能力。
2、行政处罚:被挂靠人可能因收取工程管理费等行为受到行政处罚,包括罚款、责令停业整顿等。
刑事法律后果1、刑事责任:在严重的情况下,挂靠行为可能触犯刑法,双方都可能面临刑事责任,如合同诈骗罪等。
2、刑事处罚:如果工程挂靠涉及重大经济损失或造成严重后果,相关责任人可能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与详细分析1、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建筑安全生产的管理,并依法接受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对建筑安全生产的指导和监督。
2、法律分析:挂靠人为实际施工人,其有权向工程发包人(建设方)与被挂靠人(转包方)主张工程款,法院有权收缴双方因履行挂靠合同的非法所得,被挂靠人有可能受到行政处罚。
挂靠关系的法律规定1、连带责任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五十四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六十五条、第六十六条等。
2、挂靠协议无效:挂靠当事人之间所订立的挂靠协议无效,双方应分别承担过错责任。
3、合同无效:根据《建筑法》及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被挂靠的施工企业与建设单位所订立的建筑工程承包合同无效。
4、违反特许经营规定:挂靠经营行为违反了建筑行业特许经营的规定,挂靠者为资质等级借权经营,属于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行为。
实践中的处理1、返还财产:根据合同法规定,合同无效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
2、债务承担:挂靠人和被挂靠人对挂靠人不具备签订和履行合同的资质是明知的,是为了获取不当利益而串通在一起的,双方的行为也严重违反诚实信用原则,由此产生的债务,应当共同承担责任。
挂靠行为不仅损害了建筑市场的公平竞争,还可能给相关方带来严重的法律后果,建筑企业和个人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杜绝挂靠行为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