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业领域/民商诉讼与仲裁/新闻详情
【国樽律所】民法典新规解读,彩礼习俗的规范化与婚姻权益保障
发布时间:2025/04/17 作者:国樽律所

我国民法典对彩礼的规范解读

在2024年,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彩礼的规定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明确,以下是对相关内容的深入分析和优化。

1、彩礼给付的原则与纠纷解决

在《民法典》中,彩礼的给付被赋予了自愿、平等、协商一致的原则,这意味着,彩礼的给予不应成为婚姻的强制条件,也不应导致过度消费,当彩礼成为婚姻关系中引发纠纷的导火索时,双方当事人应当通过协商、调解等和平方式解决争议,如果协商和调解无效,当事人有权依法提起诉讼,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在积极引导和改革彩礼习俗,旨在推动婚嫁习俗的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的社会风尚。

2、彩礼的归属与财产约定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彩礼的归属并非一成不变,如果双方在婚前明确约定彩礼为夫妻共有财产,那么彩礼自然归为共有,双方还可以自由约定彩礼的属性,如果没有特殊声明,彩礼通常被视为婚前个人财产,在婚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还可以就各自所获财产及婚前财产的所有权方式进行约定,包括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等。

3、彩礼金额的无明确限制与返还情形

《民法典》并未对彩礼的金额作出具体规定,这表明,彩礼的数额应由双方当事人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协商确定,法律明确禁止借婚姻关系索取财物,关于彩礼的返还问题,需要根据具体情形来判断,如果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或者虽办理登记但未共同生活,或者婚前给付彩礼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这些情况下,男方有权要求返还彩礼。

4、反对巨额彩礼与规范彩礼习俗

《民法典》反对以巨额彩礼作为结婚条件,这一立场体现了法律对于婚姻自由的尊重,以及对于社会风气健康的维护,根据《民法典》第1042条,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这一规定旨在防止彩礼成为婚姻的负担,保障婚姻的纯粹性。

5、彩礼的民间习俗与法律规范

彩礼作为一种民间习俗,其金额和形式因地域、家庭和个人差异而有所不同,法律尊重这一习俗,但同时也对其进行了规范,法律禁止利用彩礼习俗进行财产的索赔,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

6、彩礼与婚姻法的规定

在《婚姻法》中,虽然没有明确规定彩礼的金额,但强调了婚姻的真实性与合法性,结婚必须达到法定年龄,且应当基于双方自愿的原则,彩礼作为婚姻习俗的一部分,应当在尊重双方意愿和当地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进行。

《民法典》对彩礼的规定既尊重了民间习俗,又对其进行了规范,旨在维护婚姻的纯洁性和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风气的健康发展,彩礼的给予和归属,以及返还问题,都应当基于双方的自愿和平等原则,避免过度消费和不当索取。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