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公摊面积这个概念,我相信每个购房者都不会感到陌生。但是,当被问到公摊面积到底是什么时,大多数人又都含糊其辞。因为公摊面积的计算非常专业,所以很多开发商就利用购房者的“无知”来谋取利润。为了避免落入开发商的陷阱,我们需要知道如果房屋的公摊面积突然变大了,我们应该怎么办,以及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一、如果公共区域的面积变大了,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呢?
以下是公摊面积的相关规定:
1.公摊面积指的是建筑物内共享的部分,其中包括走道、电梯、楼梯、公共卫生间等。
2.公摊面积的计算应根据建筑物共有部分的实际使用面积进行合理分配。
3.公摊面积的分配应根据不同单位的使用情况、功能和楼层高度进行合理比例划分。
4.在销售商品房时,开发商应明确公摊面积并公开公示,消费者有权要求开发商提供详细的公摊面积计算方法。
5.公摊面积的分配应符合城市规划和建筑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同时也应考虑到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和公共服务的合理布局。
6.需要注意的是,单元公摊面积并不包含在单元的所有权范围内,不能作为单独的房产进行买卖。
所谓的“公摊”是指公共建筑面积的一部分,将按比例分摊给整栋楼的每一户业主。公摊面积与套内建筑面积相加,构成了商品房的总建筑面积。由于公摊面积是隐性的,只有具备资质且规范的测绘单位才能准确确定各部分的分摊。许多不够规范的单位通常只告知业主一个大体的数字,导致可能产生混淆和争议。具体来说:
1、若面积误差在3%以内(含3%以下),则按照合同约定的价格进行结算。对于购买者提出解除合同的要求,我们将不会支持。
2、如果购房面积的误差超过了3%的绝对值,购房者可以要求解除合同,并要求返还已支付的房款和利息,这个要求应该被支持。
3、如果房屋的实际面积超过了合同约定的面积,买方同意继续履行合同,并且愿意支付超出部分的房款,只要超出的部分不超过3%(包含3%)。如果面积误差超过3%,则卖方需要承担超出部分的房款,同时所有权归买方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