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如何计提贷款坏账准备?
在我国,银行对于贷款坏账准备的计提,严格遵循《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的相关规定,这项指引要求银行必须按季度进行一般准备的计提,且年末余额不得低于年末贷款余额的1%,银行还可以参照以下比例按季度计提专项准备:
对于关注类贷款,计提比例为2%;
对于次级类贷款,计提比例为25%;
对于可疑类贷款,计提比例为50%;
对于损失类贷款,计提比例为100%。
这种按贷款风险等级划分的计提比例,旨在确保银行在面对不同风险等级的贷款时,能够有充足的资金储备来应对潜在的坏账损失。
坏账准备计提比例是公司会计政策制定的
在公司的财务报表中,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是由公司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的,一般而言,公司会根据账龄分析的结果来制定计提比例。
一年以内的应收账款,计提比例通常为5%;
一到两年的应收账款,计提比例可能上升至20%;
二到三年的应收账款,计提比例可能达到50%;
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计提比例可能高达100%。
根据税法规定,公司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坏账损失,具体计算方法为:核销的坏账减去收回以前年度核销的坏账,再加上(年末应收款项余额减去年初应收款项余额)乘以5‰。
法律分析
《企业会计制度》第五十三条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应收款项进行全面检查,预计各项应收款项可能发生的坏账,对于没有把握能够收回的应收款项,应当计提坏账准备。
企业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
企业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通常按照余额百分比法来计提,具体比例可能根据账龄的不同而有所设置,如:
一年以内的账款,可能设定为5%的比例;
一到两年的账款,可能提高到20%;
两到三年的账款,则可能达到50%;
对于三年以上的账款,比例可能高达100%。
但实际的计提比例是由企业根据债务人的还款能力、信用程度自行决定的。
银行如何计提贷款坏账准备?冲销多计提的坏账发生额
当银行发现之前计提的坏账准备过多时,需要冲销多计提的坏账发生额,银行应借记“坏账准备”科目,贷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
发生坏账损失
当银行确认坏账损失时,应按实际确认的还账发生额,借记“坏账准备”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科目。
已转销的坏账,后来又收回
若已转销的坏账后来又收回,银行应借记“应收账款”,贷记“坏账准备”;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应收账款”。
带息的应收款项
对于带息的应收款项,银行应于期末按照本金(或票面价值)与确定的利率计算的金额,增加其账面余额,并确认为利息收入,计入当期损益。
到期不能收回的应收票据
到期不能收回的应收票据,应按其账面余额转入应收账款,并不再计提利息。
计算公式
当期应提取的坏账准备=当期按应收款项计算应提坏账准备金额“坏账准备”科目的贷方余额。
计提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坏帐准备
冲回多提坏帐准备
借:坏帐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确认应收帐未能收回
借:坏帐准备
贷:应收帐款
确认坏帐重新收回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帐款
借:应收帐款
贷:坏帐准备
分类
银行会依据各类贷款的不同特性,采用相应的坏账准备金计提比例,正常类贷款由于风险较低,计提比例可能较低;而损失类贷款由于风险极高,计提比例则会较高,这种做法有助于银行提前准备,确保在坏账实际发生时,有足够的资金应对。
企业坏账准备按什么比例计提?一般按照余额百分比法计提坏账准备
按照应收款项的一定比例计提,具体可能分账龄设置不同的比例期末计提坏账准备,坏账准备比例是公司会计政策制定的,一般根据公司实际情况,按帐龄分析制定,如一年以内5%,一到二年20%,二到三年50%,三年以上100%等,坏账准备金应经税务局核准方能扣除。
法律分析
一般根据公司实际情况,按账龄分析制定,如一年以内5%,一到二年20%,二到三年50%,三年以上100%等,法律依据:《企业会计制度》第五十三条 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应收款项进行全面检查,预计各项应收款项可能发生的坏账,对于没有把握能够收回的应收款项,应当计提坏账准备。
我们采用余额百分比法来计提坏账准备
即根据应收款项的一定比例进行计提,这一比例可以根据账龄的不同而有所调整,一年以内的账款可能设定为5%的比例,一到两年的账款可能提高到20%,而两到三年的账款则可能达到50%,对于三年以上的账款,比例可能高达100%。
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一般采用余额百分比法计提坏账准备
计提的比例简单一点的话直接按期末应收款项余额的一定比例计提(1%5%),也可以按照账龄设置比例,比如一年以内3%,12年5%,2年以上10%等,具体的比例公司可以自行确定。
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有四种
即“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销货百分比法”和“个别认定法”,坏账准备是指企业的应收款项(含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计提的,是备抵账户,余额百分比法 百分比是按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的期末余额按一定比例计提坏账。
法律分析
一般根据公司实际情况,按账龄分析制定,如一年以内5%,一到二年20%,二到三年50%,三年以上100%等,法律依据:《企业会计制度》第五十三条 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应收款项进行全面检查,预计各项应收款项可能发生的坏账,对于没有把握能够收回的应收款项,应当计提坏账准备。
坏账准备计提比例是公司会计政策制定的
一般根据公司实际情况,按账龄分析制定,如一年以内5%,一到二年20%,二到三年50%,三年以上100%等,按照税法规定可以扣除的坏账损失金额:核销的坏账—收回以前年度核销的坏账+(年末应收款项余额年初应收款项余额)×5‰。
坏账准备计提比例是公司会计政策制定的
一般根据公司实际情况,按账龄分析制定,如一年以内5%,一到二年20%,二到三年50%,三年以上100%等,按照税法规定可以扣除的坏账损失金额:核销的坏账—收回以前年度核销的坏账+(年末应收款项余额年初应收款项余额)×5‰,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
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并无明确的法律规定
企业通常依据行业经验自行决定,常用的计提策略包括账龄分析法,即按应收账款的账龄确定比例:1年以内5%,12年20%,23年50%,3年以上100%,超过3年的应收账款全额计提坏账,以符合税法要求,账龄分析法通过计算公式确定当期应提金额,如甲公司案例所示。
企业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通常按照余额百分比法来计提坏账准备
具体比例可能根据账龄的不同而有所设置,如一年以内5%,一到两年20%,两到三年50%,三年以上100%等,但实际的计提比例是由企业根据债务人的还款能力、信用程度自行决定的。
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一般采用余额百分比法计提坏账准备
计提的比例简单一点的话直接按期末应收款项余额的一定比例计提(1%5%),也可以按照账龄设置比例,比如一年以内3%,12年5%,2年以上10%等,具体的比例公司可以自行确定。
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有四种
即“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销货百分比法”和“个别认定法”,坏账准备是指企业的应收款项(含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计提的,是备抵账户,余额百分比法 百分比是按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的期末余额按一定比例计提坏账。
法律分析
一般根据公司实际情况,按账龄分析制定,如一年以内5%,一到二年20%,二到三年50%,三年以上100%等,法律依据:《企业会计制度》第五十三条 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应收款项进行全面检查,预计各项应收款项可能发生的坏账,对于没有把握能够收回的应收款项,应当计提坏账准备。
坏账准备计提比例是公司会计政策制定的
一般根据公司实际情况,按账龄分析制定,如一年以内5%,一到二年20%,二到三年50%,三年以上100%等,按照税法规定可以扣除的坏账损失金额:核销的坏账—收回以前年度核销的坏账+(年末应收款项余额年初应收款项余额)×5‰。
坏账准备计提比例是公司会计政策制定的
一般根据公司实际情况,按账龄分析制定,如一年以内5%,一到二年20%,二到三年50%,三年以上100%等,按照税法规定可以扣除的坏账损失金额:核销的坏账—收回以前年度核销的坏账+(年末应收款项余额年初应收款项余额)×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