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业活动中,合同是双方达成共识的基石,合同的订立与履行过程中,合同欺诈与合同诈骗的行为时有发生,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如何界定合同欺诈与合同诈骗呢?
合同欺诈与合同诈骗的区别
1、合同欺诈:合同欺诈是指在合同订立阶段,一方当事人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愿的情况下订立合同,这种行为通常发生在合同签订之前,当事人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诱使对方签订合同,一方在签订合同时隐瞒自己的真实身份,或虚构交易条件,使对方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签订合同。
2、合同诈骗:合同诈骗是指在合同订立或履行过程中,一方当事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等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与合同欺诈相比,合同诈骗的犯罪性质更为严重,其目的在于非法占有对方财物。
区别分析
1、适用范围不同:合同欺诈仅发生在合同订立阶段,而合同诈骗可以发生在合同订立阶段或履行阶段。
2、主观故意不同:合同欺诈的行为人可能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而合同诈骗的行为人具有明显的非法占有目的。
3、客观后果不同:合同欺诈引起的纠纷属于合同纠纷,而合同诈骗则属于刑事犯罪。
法律分析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愿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2、合同诈骗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等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如何认定合同诈骗与合同欺诈1、观察行为人身份:如行为人签订合同时已有虚假信息,或其主体身份不实(如未注册、位置不明、货物和资金缺乏),则多半被归为合同诈骗。
2、考察行为人履行力或担保状况:合同诈骗的行为人往往不具备履行合同的能力,而合同欺诈的行为人可能具备一定的履行能力。
3、法律分析:合同欺诈与合同诈骗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适用的范围不同:合同诈骗罪不仅适用于合同订立阶段,也适用于合同履行阶段,而合同欺诈仅适用于订立合同阶段。
主观故意有所不同:合同诈骗罪中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而合同欺诈的行为人可能没有。
客观后果不同:因一般合同欺诈引起的纠纷属于合同纠纷,而合同诈骗罪则属于刑事犯罪。
合同欺诈与合同诈骗在法律界定上存在明显差异,了解二者之间的区别,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防范商业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