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业领域/民商诉讼与仲裁/新闻详情
【国樽律所】民法典解析,合同无效的五大法定情形及法律依据
发布时间:2025/04/16 作者:国樽律所

在法律体系中,合同的效力是合同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合同无效,意味着合同自始不发生法律效力,不能产生预期的法律后果,以下是对合同无效的法定情形的详细分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合同无效的法律依据和具体表现。

一、合同无效的常见情形

1、民事行为能力不足:合同当事人若不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如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签订的合同无效,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行为无效。

2、虚假表示:当事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行为,如伪造签名、使用他人名义等,此类合同因缺乏真实意愿而无效。

3、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违反法律或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如合同内容违反国家安全、公共秩序等,此类合同无效。

4、恶意串通损害他人权益: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共同实施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如串通抬高价格、虚假诉讼等,此类合同无效。

5、租赁期限超限:租赁期限超过法定二十年上限,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超过部分的租赁合同无效。

二、合同无效的具体情形分析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合同:由于主体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此类合同因主体资格不符而无效。

2、虚假意思表示签订的合同:双方隐瞒真实意图,违背诚信原则,此类合同因意思表示不真实而无效。

3、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此类合同因触犯法律底线而无效,包括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范及公序良俗。

三、合同无效的法律分析

1、欺诈、胁迫手段订立合同: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此类合同无效。

2、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双方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此类合同无效。

3、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如以合法的租赁合同掩盖非法的转包行为,此类合同无效。

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如涉及毒品、赌博等非法活动,此类合同无效。

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如违反国家安全、公共秩序等,此类合同无效。

四、合同无效的情形举例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合同:如未成年人签订的超出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合同。

2、意思表示不真实签订的合同:如一方在受欺诈、胁迫的情况下签订的合同。

3、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的合同:如串通抬高价格,损害消费者利益。

4、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合同:如涉及非法活动的合同。

5、格式条款无效的情形:提供格式条款一方不合理地免除或减轻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限制对方主要权利等。

五、合同无效的法律依据

合同无效的法律依据主要来源于《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如第一百四十四条、第一百四十六条等。

合同无效的法定情形多种多样,涉及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法律强制性规定等多个方面,了解这些情形,有助于我们在签订合同过程中避免无效合同的风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