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业领域/民商诉讼与仲裁/新闻详情
【国樽律所】医患和谐稳秩序,医院应对医疗纠纷关键步骤解析
发布时间:2025/04/16 作者:国樽律所

医院如何应对医疗纠纷事件

在医疗行业中,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如同阴霾,时常笼罩在医院的头顶,如何有效应对这些纠纷,不仅是维护医院声誉的关键,更是确保医患关系和谐、医疗秩序稳定的基石,以下是医院应对医疗纠纷事件的几个关键步骤。

第一步:强化管理水平,提升法律意识

医院管理的核心在于预防,而预防的关键在于提升管理水平,医院领导者必须深刻认识到,医疗纠纷事件的严重性不仅会直接影响医院每一位职工的自觉守法性,更会直接影响到病患对医院的信任和评价,领导者需重视每一位职工的工作是否到位,确保医疗服务的每个环节都符合规范。

第二步:法律途径与调解并行

在法律层面,医疗纠纷医院承担主要责任,当事人有权与医院协商赔偿问题,若协商不成,鼓励医患双方通过人民调解的途径解决,依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三十条,医患双方选择协商解决医疗纠纷时,应在专门场所进行,以确保不干扰正常医疗秩序。

第三步:第三方调解与司法鉴定

医疗纠纷可以由卫生行政部门作为第三方进行行政调解,第三方调解员处于中立地位,通过规范教育和说服引导,帮助当事人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达成调解协议,若调解失败,可进行司法鉴定,以确定是否构成医疗事故,以及医疗事故的等级,鉴定结果将作为法律诉讼程序处理的基础。

医疗纠纷医院为主要责任的如何处理

在医疗纠纷中,医院承担主要责任的处理方法如下:

1. 严格病例资料管理

医护人员必须妥善保管病例资料,严禁遗失、篡改、外借,科主任对本部门产生的医疗纠纷负有责任,纠纷发生后,科主任应立即接待投诉方,详细了解情况,及时作出回应。

2. 赔偿责任的划分

确定赔偿时应根据医疗机构的过错责任大小来划分,医疗机构负全部责任的,应承担全部损失的100%;负主要责任的,应承担全部损失的60%90%;负次要责任的,应承担全部损失的10%40%;负轻微责任的,应承担全部损失的10%。

3. 及时通报与维护秩序

将情况如实向机构负责人与家属通报,解释并维护秩序,面对复杂的纠纷,机构负责人应根据监控部门的报告,提出处理意见,并向患者通报与解释,若需市卫生局介入协调,医院相关职能科室应填写医疗纠纷协调处理委托书,由分管领导签字,委托卫生局处理。

4. 法律途径的重视

医疗纠纷医院为主要责任的,当事人可以与医院协商赔偿问题,协商不成的,鼓励医患双方通过人民调解的途径解决,法律依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三十条。

5. 医疗事故鉴定的关键作用

在此过程中,医疗事故鉴定是明确医院主要责任的关键环节,必须妥善保管和收集相关病历以及诊疗记录等重要证据,这将直接影响到最终结果和赔偿要求,了解医疗事故的处理有时效性,期限一般为知悉或应知自身体损伤之次日起算的一年时间内。

医院处理医患纠纷的部门

1. 解决医疗纠纷的部门

解决医疗纠纷,患者或其家属可以向以下部门寻求帮助:县卫生局医政股,县人民调解中心医患纠纷调解室,以及人民法院。

2. 卫生行政部门的调解作用

医疗纠纷可以请求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解,根据“私法自治”的原则,通常情况下,国家不予干预,双方当事人可以就医疗纠纷进行协商,也可以进行民间调解和行政调解。

3. 法律途径的多级反应

医疗纠纷投诉可以找很多部门,建议逐级反应,尽快解决问题,包括医院医务科,卫生局医政股,人民调解中心医患纠纷调解室,以及人民法院起诉。

打医疗纠纷官司医院最怕什么

1. 避免息事宁人的错误做法

医院不应害怕病人打官司,动不动就花钱息事宁人,这样既纵容了不法行为,又会损伤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对于重大的医疗纠纷处理,一定要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

2. 医院担心的事项

发生医疗事故时,医院一般比较担心以下事项:患者或家属的不理智行为,医闹现象,医疗行为被评定为医疗事故,以及可能面临的民事赔偿。

3. 通过诉讼提高防范意识

医疗机构不应害怕打官司,通过诉讼可以提高医务人员对医疗纠纷的防范意识,增加防范手段,同时也是防止矛盾激化的重要方式。

4. 重视医疗损害与因果关系

根据相关法律,医疗机构有过错,患者因此产生医疗损害,损害与过错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医疗机构才承担赔偿责任,重视因果关系,即医疗损害必须与医疗过错存在因果关系医院才承担赔偿责任。

5. 律师协助与诉讼成本权衡

对于初出茅庐的律师来说,处理医疗纠纷案件可能有一定难度,医疗纠纷知识面广,专业技术含量高,建议与专业律师合作,解决医疗纠纷一般从医院要求的目的入手,不赔钱或尽量减少不良影响。

6. 充足的证据准备

要想打赢医疗纠纷官司,当事人需要准备充足的证据,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书、病历资料等,这些证据将直接影响到案件的最终结果。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