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业领域/民商诉讼与仲裁/新闻详情
【国樽律所】民法典解析,协议无效五大情形及法律后果全揭秘
发布时间:2025/04/16 作者:国樽律所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协议的效力问题被严格规定,以保障交易安全和社会秩序,以下将详细阐述协议无效的五种情形,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

1. 调解协议无效的五种情形

调解协议作为解决纠纷的一种方式,其有效性同样受到法律的保护,以下五种情形下,调解协议可能被认定为无效:

协议双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民事行为能力是指能够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能力,若协议双方中有一方或双方均不具备民事行为能力,则协议无效。

协议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意思表示不真实,包括虚假意思表示和重大误解两种情况,若协议内容与当事人的真实意愿不符,则协议无效。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是法律对特定行为的规范,若协议内容违反这些规定,则协议无效。

违背公序良俗:公序良俗是指符合社会公德和道德风尚的行为准则,若协议内容违背这些准则,则协议无效。

协议双方当事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恶意串通是指当事人之间相互勾结,以损害他人合法权益为目的的行为,若协议存在恶意串通,则协议无效。

2. 协议无效的其他情形

除了上述五种情形外,以下几种情况也可能导致协议无效:

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因欺诈而订立的合同,是在受欺诈人因欺诈行为发生错误认识而作意思表示的基础上产生的。

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恶意串通是指当事人之间相互勾结,以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为目的的行为。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是指当事人以合法形式实施违法行为,以逃避法律制裁。

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是指国家、集体或者不特定多数人的利益。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是法律对特定行为的规范。

3. 协议无效的法律后果

协议无效的法律后果主要包括:

返还财产:协议无效后,当事人应当返还因协议取得的财产。

赔偿损失:因协议无效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撤销协议:协议无效后,当事人可以申请撤销协议。

协议无效的情形多种多样,涉及法律、道德、社会等多个方面,在签订协议时,当事人应当充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协议的有效性,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