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协议管辖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它体现了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原则,以下是对最新版协议管辖法律规定的详细解读。
1、协议管辖权的法律条款
《民事诉讼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合同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当事人可以书面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等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管辖,这种协议管辖不得违反本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
2、法律分析:协议管辖的法理依据
协议管辖的法理依据在于,民事活动中应当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愿,这是意思自治原则的具体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时,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3、法律分析:合同双方的约定管辖
依照我国法律规定,合同双方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发生纠纷时由哪个法院管辖,此种约定管辖优先于一般管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十七条规定,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民事案件,但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4、其他由法律规定的管辖法院
因保险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保险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因票据纠纷提起的诉讼,由票据支付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因铁路、公路、水上、航空运输和联合运输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运输始发地、目的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5、新《民事诉讼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
新《民事诉讼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合同或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当事人可以书面协议选择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管辖,这些地点包括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和标的物所在地,但这种协议管辖必须遵守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法定限制。
协议管辖相关规定1、约定管辖的法律规定
当事人双方可以协议管辖,这是法律赋予当事人的重要诉讼权利,是当事人民事自治原则在诉讼管辖制度上的具体表现,根据相关规定,不仅涉外民事诉讼可以适用协议管辖,国内民事诉讼也可以适用协议管辖。
2、合同双方的约定管辖
依照我国法律规定,合同双方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发生纠纷时由哪个法院管辖;并且此种约定管辖优先于一般管辖。
3、合同纠纷的管辖法院
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民事诉讼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合同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当事人可以书面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等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本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
4、法律分析:合同双方的约定管辖
依照我国法律规定,合同双方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发生纠纷时由哪个法院管辖;并且此种约定管辖优先于一般管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十七条规定,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民事案件,但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5、管辖协议的规定
民事诉讼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的书面协议,包括书面合同中的协议管辖条款或者诉讼前以书面形式达成的选择管辖的协议,根据管辖协议,起诉时能够确定管辖法院的,从其约定;不能确定的,依照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确定管辖。
协议仲裁管辖的法律规定1、法律分析:管辖的确定
在实务中,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发生争议可向合同履行地仲裁机关申请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这样的争议条款,一旦发生纠纷,就不知道怎么办了,这种既约定仲裁又约定诉讼的争议条款一般认定无效,一旦发生纠纷,通常由有管辖权的法院解决,但有例外。
2、法律主观:仲裁协议的效力
根据《仲裁法司法解释》第七条,当事人约定争议可以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协议无效,但一方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另一方未在仲裁法第二十条第二款规定期间内提出异议的除外,管辖既约定仲裁又约定法院一般是无效的,但有例外。
3、仲裁管辖的法律规定
仲裁作为一种非诉纠纷解决方式,与诉讼方式不同,并且必须依仲裁协议中确定的仲裁范围、仲裁地点、仲裁机构等内容进行,不得随意更改,任何一方当事人不能随意解除、变更已发生法律效力的仲裁协议;当事人应履行仲裁委员会依法作出裁决,等等。
4、对仲裁机构的法律效力
有效的仲裁协议是仲裁机构行使仲裁管辖权,受理案件的唯一依据。
5、法律分析:仲裁协议可以排除法院专属管辖
依照相关法律规定,双方当事人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申请仲裁、不得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告知原告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即以存在有效的仲裁协议,可以排除法院管辖。
6、仲裁管辖的地域性原则
仲裁管辖主要遵循地域性原则,同时兼顾级别管辖,若劳动争议双方不在同一仲裁委员会辖区,则由职工工资关系所在地的仲裁委员会介入解决。
协议管辖的法律规定1、管辖协议的确定
根据管辖协议,起诉时能够确定管辖法院的,从其约定;不能确定的,依照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确定管辖,管辖协议约定两个以上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管辖,原告可以向其中一个人民法院起诉。
2、协议管辖的类型
协议管辖可以分为明示协议管辖和默示协议管辖,前者要求当事人在约定管辖时须订立书面协议;后者则是从原告向无管辖权的法院起诉,法院受理后被告不对管辖权提出异议并应诉辩的情形,推断双方当事人均同意由该法院管辖。
3、法律分析: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
我国法律具体规定了5个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即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当事人只可以在这5个地点中协议选择一家法院管辖。
4、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十七条规定,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民事案件,但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5、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十八条规定,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民事案件:(一)重大涉外案件;(二)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三)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
协议管辖优先于法定管辖1、合同纠纷案件的管辖权确定
合同纠纷案件→有无协议管辖→有→是否有效→有效→协议管辖效力优于法定管辖,无协议管辖/协议管辖无效→(标准:协议不明确或约定两个以上法院管辖)→法定管辖→确定一个有管辖权的法院,即被告人住所地,法定管辖→有无约定合同履行地(包括交货地)→无→只被告人住所地法院管辖。
2、协议管辖的适用优先于法定管辖
协议管辖的适用优先于法定管辖,表明在确定管辖权时,应首先考察双方是否已有协议管辖约定及其有效性,无约定则遵循法定原则,由合同纠纷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法院管辖,合同纠纷管辖权的确定,充分体现了合同双方的自主权,通过明确约定管辖,双方能够有效避免管辖争议,提高纠纷解决效率。
3、协议管辖的定义
协议管辖,又称合意管辖或者约定管辖,是指双方当事人在纠纷发生之前或发生之后,以合意方式约定解决他们之间纠纷的管辖法院。
合同诉讼管辖法院的规定1、《民事诉讼法》第24条的规定
《民事诉讼法》第24条明确,因合同纠纷提起诉讼时,由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的人民法院负责审理,买卖合同作为典型合同类型,其纠纷自然遵循此规定,被告住所地与合同履行地法院均具有管辖权。
2、管辖权异议的提出
如果当事人对管辖存在异议,可以提出管辖权异议,法律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
3、法律分析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
4、法律分析
合同签订地有管辖权,但前提是当事人依法约定由合同签订地的人民法院管辖,法律规定,合同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当事人可以书面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等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