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业领域/民商诉讼与仲裁/新闻详情
【国樽律所】医疗事故责任认定,法律原则、责任划分与刑事责任解析
发布时间:2025/04/15 作者:国樽律所

在医疗领域,医疗事故责任认定是一项严肃而复杂的任务,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医疗事故的责任认定通常由医学会组织鉴定,当医疗机构或患者发现医疗事故后,可以向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卫生行政部门会将医疗事故责任认定委托给医学会组织进行鉴定,在鉴定过程中,如果医疗事故情节严重,还将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

医疗事故责任判定原则

在医疗事故责任判定过程中,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若医疗机构或其医务人员存在过失,应承担相应赔偿责任;如患者或其近亲不配合医疗机构规范诊疗,双方皆有过错者,需共同承担责任;若医疗机构或其医务人员并无过错,仅患者存在过失,医疗机构无需承担赔偿责任。

医疗事故处罚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五十五条规定,医疗机构发生医疗事故的,由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医疗事故等级和情节,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责令限期停业整顿直至由原发证部门吊销执业许可证,对负有责任的医务人员,依照刑法关于医疗事故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

医疗事故赔偿责任分析

在医疗事故中,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需承担过错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八条规定,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或者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医疗事故责任人还需承担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医疗事故责任主体分析

在医疗损害中,承担责任的主体是医疗机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规定,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书面同意,若医务人员未尽到诊疗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医院医疗事故责任人承担的责任

医院在发生医疗事故后,需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和行政责任,医院应对造成医疗事故的原因进行确定,根据原因确定相关人员的责任,若构成刑事责任,还需承担刑事责任,医院还需承担行政责任,如警告、停业整顿、吊销执业许可证等。

医疗事故责任认定比例及承担主体

在医疗事故责任认定中,责任比例的划分主要依据医疗事故鉴定书,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如果构成医疗事故,赔偿主要依据为《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具体责任比例如下:

1、完全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完全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赔偿比例为100%。

2、主要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其他因素起次要作用,赔偿比例为60%90%。

3、次要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次要作用,赔偿比例为20%40%。

4、轻微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极小作用,赔偿比例不超过10%。

医疗事故责任鉴定方法

若需鉴定医疗事故责任,当事人可向法院寻求援助,经法院批准后,司法鉴定机构将依据当事人申请展开司法鉴定工作,鉴定机构的选定通常是由各方共同商定或是由法院指定,医疗纠纷的责任认定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实现:

1、法官直接判定:在医疗纠纷中,当争议事实不是“专门性问题”或无需通过专业知识判断时,法官可直接作出责任认定。

2、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主要解决医疗行为是否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以及医疗过失行为与人身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等问题。

3、医疗过错司法鉴定:在医疗纠纷中,若无法通过前两种方式确定责任,可进行医疗过错司法鉴定。

医疗事故责任认定及处罚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三十五条规定,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对发生医疗事故的有关医务人员,除依照前款处罚外,卫生行政部门并可以责令暂停6个月以上1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证书,医疗机构发生医疗事故的,由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医疗事故等级和情节,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责令限期停业整顿直至由原发证部门吊销执业许可证,对负有责任的医务人员依照刑法关于医疗事故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