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业领域/民商诉讼与仲裁/新闻详情
【国樽律所】劳动法详解,工伤认定与赔偿全解析,保障劳动者权益
发布时间:2025/04/15 作者:国樽律所

在保障劳动者权益的众多法律中,劳动法对工伤的规定尤为关键,以下是劳动法关于工伤认定、赔偿以及相关情形的详细解读。

一、劳动法认定为工伤的情形

劳动法明确规定了工伤认定的几种情形,旨在确保每一位在工作中受到伤害的劳动者都能得到应有的法律保护,以下是具体情形:

1、事故伤害:因工作受到事故伤害,或者因事故下落不明的;

2、职业病:患职业病的;

3、交通事故:在工作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

4、工作死亡:在工作中死亡的;

5、旧伤复发:因公负伤致残,旧伤复发的;

6、维护公共利益:在维护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

二、劳动法对工伤的赔偿规定

劳动法对工伤的赔偿做了详尽的规定,确保工伤职工和工亡职工的亲属能够依法享受工伤赔偿,以下为赔偿的具体内容:

1、工伤赔偿待遇:包括医疗康复待遇、伤残待遇和死亡赔偿待遇;

2、停工留薪期待遇: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3、生活护理和辅助器具:已经评定伤残等级并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需要生活护理或安装假肢等辅助器具的,费用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三、工伤认定的具体情形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规定,职工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1、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的事故伤害: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2、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的预备性或收尾性工作: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3、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的暴力等意外伤害: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4、职业病:患职业病的;

5、因工外出期间的事故伤害: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6、上下班途中的交通事故: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

7、其他规定情形: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四、工伤赔偿的具体待遇

1、伤残补助金: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享受以下待遇: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级伤残为27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5个月的本人工资,三级伤残为23个月的本人工资;

退休后待遇: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将不再发放伤残津贴,而改为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差额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

2、医疗费用:依照实际治疗开支予以赔付;

3、停工留薪期间待遇:员工享受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

4、护理费用:根据护理需求和等级,相应发放护理费用;

5、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在离职之时支付,各区域间存在差异;

6、残疾程度严重时的赔偿:如残疾程度严重,将按照相应标准增加赔偿额度。

五、审查申请工伤认定的主体

审查申请工伤认定的主体应主要掌握以下标准:

1、用人单位资格:用人单位是否为依法核准登记的各类企业或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

2、职工资格:职工是否为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劳动者。

通过以上对劳动法关于工伤规定的详细解读,我们可以看到,劳动法对工伤的认定和赔偿有着明确、细致的规定,旨在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让每一位在工作中受到伤害的劳动者都能得到应有的关爱和补偿。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