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与法院起诉的区别与联系
在当今社会,劳动仲裁与法院起诉作为解决劳动争议的两种主要途径,它们在性质、程序、原则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下面,我们将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劳动仲裁与法院起诉的区别。
劳动仲裁属于民间组织,具有行政和司法双重特征,仲裁机构,即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由劳动行政部门的代表、同级工会代表和用人单位方面的代表共同组成,仲裁员的职责是调解争议,促进双方达成和解。
相比之下,法院起诉则完全属于国家司法行为,法院是国家审判机关,其职责是依法审理各类案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劳动仲裁无级别及地域限制,当事人可以就近选择仲裁机构申请仲裁,而法院起诉则受地域管辖和级别管辖的限制,劳动争议案件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被告住所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劳动仲裁程序相对简单,通常只有一审程序,仲裁裁决作出后,当事人不服的,可以在法定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而法院起诉则需经过一审、二审程序,对一审判决不服的当事人可以向上一级法院提出上诉。
劳动仲裁收费相对较低,当事人只需支付一定的仲裁费,而法院起诉则需缴纳诉讼费,费用标准较高。
劳动仲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进行,而法院起诉则依据《民事诉讼法》进行。
劳动仲裁遵循先行调解原则、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和及时原则,而法院起诉则依据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劳动仲裁的审限为立案起六十日内,特殊情况可延长至九十日,而劳动诉讼一审的审限为六个月,可延长六个月;二审的审限为三个月。
劳动仲裁倾力调解,尽量协商一致,而法院尽管原则上也期望调解成功,但法官案件甚多,不会有太多时间拘泥于调解,出判决必须及时。
劳动仲裁和法院诉讼最根本的区别就是两者的顺序不一样,劳动仲裁在先,法院起诉在后,如果想要向法院起诉的话,必须事先已经经过劳动仲裁部门的仲裁,然后才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劳动仲裁与法院起诉在解决劳动争议方面各有优势,当事人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途径,劳动仲裁具有程序简便、费用低廉等优势,但裁决具有终局性,不服裁决的只能向法院提起诉讼,而法院起诉则具有权威性、公正性,但程序复杂,费用较高。
在处理劳动争议时,当事人应充分了解劳动仲裁与法院起诉的区别,以便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