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则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物业管理、使用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物业管理,是指业主通过选聘物业服务企业,依照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对房屋及其配套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进行维修、养护、管理,维护相关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和秩序的活动。
物业管理不仅是业主生活的保障,更是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基石,它涵盖了从日常的清洁维护到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旨在提升居住品质,确保社区安全。
第三条
为了加强和规范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活动,维护物业管理各方主体合法权益,构建物业管理与基层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建设和谐宜居小区,根据国家和省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这一条强调了物业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其与基层治理的紧密联系,通过共建共治共享,旨在打造一个既安全又舒适的居住环境。
全文概述
第四条
浙江省物业管理条例旨在规范物业管理活动,保障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的权益,条例适用于浙江省行政区域内的物业管理,由物业主管部门进行监督管理,其他相关部门提供协助,业主在物业管理中享有权利并履行义务,通过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进行决策与管理。
条例的制定,不仅明确了各方的权利与义务,还强调了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在物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确保了物业管理的民主性和透明度。
安全设施与自我管理
第五十九条
安全防范智能系统、避雷装置、单元防盗门、文化体育设施和区域围护等设施设备,是保障居民生活安全的重要设施,业主决定不选聘物业服务企业实行自我管理的,依照本条例相关规定执行。
这一条体现了条例对安全设施的高度重视,同时也赋予了业主自我管理的权利,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
第六十条
本条例自2006年10月1日起施行,1999年5月11日省人民政府颁布的《浙江省住宅区物业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条例的施行,标志着浙江省物业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旧的条例已经完成了其历史使命。
实施细则与施行日期
第六十一条
本条例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条例的实施细则详细规定了各项具体措施,确保条例的有效实施。
浙江省物业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全文(三)第三条
物业管理,是指业主通过选聘物业服务人,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对物业管理区域内的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进行维修养护,并管理维护环境卫生和相关秩序的活动。
细则明确了物业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维修养护、环境卫生管理、秩序维护等,为物业管理的具体实施提供了明确指导。
第四十三条
细则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细则的施行日期与条例保持一致,确保了条例和细则的同步实施。
浙江省物业管理条例(全文)第一章 总则
第四十四条
为了规范物业管理活动,维护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的合法权益,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制定本条例。
条例的总则部分明确了制定条例的目的和意义,为后续的条款提供了法律依据。
物业管理职责
第四十五条
物业管理条例明确了物业管理的主体和职责,包括物业服务企业的管理职责、业主的权益和义务等。
这一部分详细阐述了物业管理的各个方面,为物业管理的规范化提供了法律保障。
宁波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条例(2021修订)
第二十四条
开发建设单位应当依照《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支付前期物业服务费,用于物业交付前的物业管理,为维护物业管理的正常运行,前期物业服务费不得低于以下标准:低、多层房屋按地上建筑面积7元/平方米,中高层房屋按地上建筑面积9元/平方米,高层房屋按地上建筑面积11元/平方米缴交。
这一条明确了前期物业服务费的支付标准和用途,确保了物业管理的正常运转。
第三十七条
宁波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条例于1997年11月12日经宁波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通过,于1998年4月20日得到浙江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批准。
条例的历史沿革展示了其不断完善的历程,体现了法律制度的进步。
浙江省物业管理条例的第一章总则第四十八条
为了加强本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明确业主、住用人和物业管理公司的权利和义务,保障住宅小区物业合理使用,维护住宅小区公共秩序,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条例的总则部分再次强调了制定条例的目的和意义,为后续的条款提供了法律依据。
嘉兴物业管理条例新法规(全文)第三十二条
为推进“规范检测管理、提升检测质量”活动,营造公正公平、科学准确、规范有序的检测环境,县质监局组织我县质检所、环境监测站、疾控中心等6家检验机构签署诚信检验承诺书。
这一条体现了法规对检测管理的高度重视,旨在提升检测质量,确保公共安全。
第三十三条
第一条 为加强城镇排水管理,防治城镇水污染,保障排水安全,提升水环境质量,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办法的制定,旨在提升城镇排水管理水平,保障水环境质量。
通过以上对浙江省物业管理条例及相关细则的深入解读,我们可以看到,浙江省在物业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旨在构建一个和谐、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这不仅体现了政府对民生的关注,也反映了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