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业领域/企业合规/新闻详情
【国樽律所】残疾证挂靠单位,利益与风险并存的法律透视
发布时间:2025/04/14 作者:国樽律所

在当今社会,残疾证挂靠单位的现象并不少见,这一现象背后,既存在着一定的利益驱动,也潜藏着诸多风险,本文将深入探讨残疾证挂靠单位的好处、风险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以期为广大读者提供全面、深入的了解。

一、残疾证挂靠单位的好处

1、就业保障与提升竞争力:企业或社会组织等机构的主要职责是为残疾人提供就业保障和服务,通过就业援助、职业培训等方式,残疾人可以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更好地融入社会和就业市场,在此过程中,残疾人就业保障单位的职责不仅仅是提供就业机会,还包括为残疾人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保障,如无障碍环境、辅助器具、工作安全等。

2、减轻单位经济负担:残疾证挂靠单位与残疾人士之间的合作模式,可以减轻单位的经济负担,对于一些企业而言,招收残疾人士需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和税收优惠,而通过残疾证挂靠,企业可以减少国家政策要求的残疾就业保障金的缴纳。

二、残疾证挂靠单位的风险

1、法律风险:残疾证挂靠行为在法律上属于违法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并为其选择适当的工种和岗位,若企业给残疾人挂靠,只缴纳社会养老保险而不发工资,则存在较大的法律风险。

2、社会责任风险:企业招收残疾人士是国家对残疾人的照顾,而非简单的经济行为,若企业通过残疾证挂靠方式规避社会责任,不仅损害了残疾人的权益,也违背了企业的社会责任。

3、监管风险:残疾证挂靠行为可能受到劳动监察部门的监管,一旦被发现存在违法行为,单位和个人都可能面临相应的处罚。

三、残疾证如何挂到单位

1、寻找有税收优惠政策的公司:想要享受民政福利税收政策的公司,其残疾人数需达到一定规模,方可享受税收减免政策,残疾人士可以寻找此类公司,通过挂靠方式实现就业。

2、签订劳动合同:残疾人士可以利用自己的残疾证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在此情况下,残疾人士无需亲自到单位上班,而单位则会按照规定为他们缴纳各类社会保险,并按月发放一定数额的工资。

3、寻找合适的挂靠企业:有些公司请残疾人回来并非为了工作,而是用他们的残疾证登记,以此减小或免交残疾人就业保证金,这种情况下,公司可能不会让残疾人士上班,而是每月支付几百元作为补偿。

四、残疾证能挂靠几个单位

1、一个身份证只能领取一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残疾人就业保障基金是为了确保社会上的残疾人能够就业而设立的,一个身份证只能领取一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2、人只要在单位交社保就证明在这个单位上班: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只要个人在单位缴纳社保,就证明其在该单位上班。

3、法律客观:《残疾人保障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国家对安排残疾人就业达到、超过规定比例或者集中安排残疾人就业的用人单位和从事个体经营的残疾人,依法给予税收优惠,并在生产、经营、技术、资金、物资、场地等方面给予扶持,国家对从事个体经营的残疾人,免除行政事业性收费。

五、残疾证挂靠不上班违法吗

1、残疾证挂靠不上班属于违法行为:国家实行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制度,若企业给残疾人挂靠,只缴纳社会养老保险而不发工资,则属于违法行为。

2、挂靠行为影响征信:与挂靠相关的行为,一旦被查出来,会影响个人的征信。

3、违反劳动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如果公司使用残疾证挂靠的方式进行欺诈行为,即让残疾人办理残疾证并挂靠在公司,但实际上该残疾人并未到公司工作,只是让公司将工资打入其银行卡,这种行为违反了劳动法和相关法律法规。

残疾证挂靠单位在带来一定好处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风险,残疾人士和企业都应充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避免违法行为的发生,社会各界也应关注残疾人的权益,共同营造一个公平、和谐的社会环境。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