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业领域/民商诉讼与仲裁/新闻详情
【国樽律所】军改后部队职工安置全解析,政策解读与安置流程详解
发布时间:2025/04/14 作者:国樽律所

军改后部队职工安置手续详解

随着我国军事改革的深入推进,许多部队职工面临新的安置问题,本文将针对军改后部队职工的安置手续进行详细介绍,帮助大家了解相关政策。

一、保留编制安置

对于随军前是在编在岗的公务员随军家属,按照属地管理、专业对口、就地就近原则,在编制职数范围内由接收单位结合本单位和本人实际情况,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安置,接收单位明确人员后,应当在6个月内办理接收手续,这意味着,随军家属可以在原单位保留编制,享受相应的待遇。

二、统一归口管理

全省县(市、区)人武部职工,统一归口山西省军区司令部管理,军分区司令部和县(市、区)人武部指定专人负责职工管理工作,按规定逐级上报职工管理情况,所报数据、情况必须及时、准确,职工统计资料的保存、转递、使用应严格履行手续,这一政策体现了对职工管理工作的重视,确保了职工权益。

三、退休职工移交政策改革

部队退休职工移交工作暂停,是因为政府在各省成立人事移交组,为部队移交安置离退休干部、退休士官等退役人员提供服务保障,待建立完成后,将恢复移交工作,这一政策旨在为退役人员提供更好的服务,确保他们的权益得到保障。

随军前是事业编制可以保留编制吗?

一、随军随调有原单位不放人

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现役军人家属根据政策办理随军工作安置,接收单位已发商调函,原单位以事业编制不满5年为由不放人,这一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随军家属的安置工作。

二、随军家属工作调动规定

随军家属只可安置在部队的服务机构,也可由部队驻地所在地方政府根据有关规定安排适当的工作,随军是为了照顾长期分居两地的军官生活,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安心和有更多精力投入部队建设的一种规定,随军家属工作调动按有关政策规定和程序办理。

三、随军调动受编制冻结影响

在进行随军调动期间,原来所在单位的编制将会被冻结,也就是说在这段时间里,该单位将不能招收新的人员,这可能对该单位的业务和人员配备产生一定影响,在随军调动结束后,在原单位的编制仍然存在,可以继续归属于原单位,履行原有的岗位职责或调离到其他岗位。

部队退休职工移交怎么停止了?

一、计划内长期临时工的安置

参加工作的计划内长期临时工,工作5年以上退休退职,职工由民政部门接收安置,安置去向军队无军籍职工一般实行就地安置,也可回原籍安置。

二、转业、逐月领取退役金和复员

以退休方式移交人民政府安置的军官,将由安置地人民政府负责服务管理工作,并保障其待遇,第二十二条规定了退役军士的安置方式,包括逐月领取退役金、自主就业、安排工作、退休和供养,这些法律规定体现了国家对退役军人的保障责任,并确保他们能够享有应有的福利和服务。

三、法律分析

军队离休退休干部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办理移交手续的,要认真做好思想工作,对反复做工作仍坚持不办理移交手续的,采取组织移交的办法,在采取组织移交前,部队要向地方和离退休干部本人说明情况,移交后暂由部队代管。

军改人武部职工如何改革?

一、人武部工作人员非军人身份

从1985年7月起,县(旗、县级市、市辖区)的人民武装部划归地方建制,实行地方和军队双重领导,工作人员也改为地方干部,人民武装部建制变革:1951年起,全国多数县和市辖区建立人民武装部,属军队建制,编配现役军人,1954年改称兵役局,1958年,又改称人民武装部。

二、统一归口管理

全省县(市、区)人武部职工,统一归口山西省军区司令部管理,军分区司令部和县(市、区)人武部指定专人负责职工管理工作,按规定逐级上报职工管理情况,所报数据、情况必须及时、准确,职工统计资料的保存、转递、使用应严格履行手续。

三、人员配置

在乡(镇、街道)层面,人民武装部设有部长、副部长和若干干事,大中城市街道可配备部长1人和1至2名干事,乡(镇)则最多可编配8人,国有大中型企业人民武装部的设置和人员配置根据职工人数调整,如1000人以下单位配1名专武干部,5000人以上单位则可能配备部长和干事。

四、兵役局改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54年曾将县和市辖区人民武装部改称兵役局,主要负责兵役登记、新兵征集和兵员动员等工作,1958年起又改称人民武装部,据报道,我国军分区的人武部将划归地方,改为兵役局,人武部的现役军官即将转为地方编制。

通过以上介绍,相信大家对军改后部队职工的安置手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积极应对,合理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确保在改革中实现个人价值。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