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业领域/企业合规/新闻详情
【国樽律所】职业放贷人司法解释解析,法律界定与后果
发布时间:2025/04/14 作者:国樽律所

在探讨职业放贷人的司法解释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何为职业放贷人,职业放贷人,顾名思义,是指那些以放贷为职业,通过高息放贷来获取利益的人群,他们可能是个人,也可能是挂着投资担保公司名头的个人或企业,其行为在民间俗称“放高利贷”。

法律分析:职业放贷人的定义

职业放贷人,从法律角度来看,是指那些未经批准,擅自从事经常性的贷款业务,通过向社会不特定对象提供资金以赚取高额利息的个人或组织,他们的出借行为具有反复性和经常性,借款目的具有营业性,这种未经批准的贷款行为,不仅扰乱了金融市场的正常秩序,也可能给借款人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

职业放贷人的司法认定标准

职业放贷人的司法认定标准较为严格,根据相关司法解释,以下情况可认定为职业放贷人:

未经批准,擅自从事经常性的贷款业务;

通过向社会不特定对象提供资金以赚取高额利息;

出借行为具有反复性、经常性;

借款目的具有营业性。

以下几种情况通常被视为职业放贷人的认定标准:

在一定期间内,同一出借人多次反复从事有偿民间借贷行为;

向不特定多人(包括单位和个人)以借款或其他名义出借资金10次以上;

实际年利率超过36%;

贷款数额达到一定范围。

职业放贷人的法律后果

被认定为职业放贷人,将面临以下法律后果:

违法放贷罪的刑事处罚:违法发放贷款数额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民间借贷合同的无效:职业放贷人所从事的放贷业务属于非法金融业务活动,所签订的民间借贷合同因违反强制性规定而无效。

追究刑事责任:违法放贷金额达到100万及以上,无论贷款时间或损失,都将追究刑事责任,同时造成20万元及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也将被立案追诉。

民法典对职业放贷人的认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职业放贷人的认定也做了明确规定,根据民法典,以下情况可认定为职业放贷人:

未经批准,擅自从事经常性的贷款业务;

通过向社会不特定对象提供资金以赚取高额利息;

出借行为具有反复性、经常性;

借款目的具有营业性。

职业放贷人的司法认定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未经批准,擅自从事经常性的贷款业务;

通过向社会不特定对象提供资金以赚取高额利息;

出借行为具有反复性、经常性;

借款目的具有营业性。

在司法实践中,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综合判断是否构成职业放贷人,对于职业放贷人的认定,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经济利益,也关系到金融市场的稳定,对于职业放贷人的认定,必须严格依法进行。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