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业领域/企业合规/新闻详情
【国樽律所】揭秘旅游霸王条款,案例剖析与权益保护警示
发布时间:2025/04/14 作者:国樽律所

在旅游业中,霸王条款如同潜藏在消费者权益保护伞下的暗礁,时常给游客带来困扰,以下将深入剖析几个典型的霸王条款案例,揭示其背后的利益链条和潜在风险。

强制购物与药材陷阱

在旅游业的早期,强制购物现象屡见不鲜,游客在结束一段愉快的旅程后,往往发现自己被安排在购物点停留,被迫购买各种商品,这种做法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但若过度强制,则违背了旅游的初衷。

曾有一位高考结束后的大学生,怀着为奶奶购买药材的愿望,来到某景区旅游,景区内售卖的药材种类繁多,他选中了两根看似只有几十克的小人参,在购买过程中,他发现价格远超市场价,这才意识到自己可能陷入了强制购物的陷阱。

高额退票手续费与在线旅游的灰色地带

2011年,北京市工商局公布了首批27种“霸王条款”,打折商品不退不换”便是其中之一,旅游行业监管主要集中在线下旅行社和景点,而在线旅游的灰色地带亟待规范。

在线旅游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不惜投入巨额资金进行烧钱大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些企业却忽视了服务质量,导致霸王条款层出不穷,专家指出,在线旅游的灰色地带规范在即,消费者需提高警惕。

旅游合同中的霸王条款解析

旅游合同中的霸王条款种类繁多,以下列举几个典型例子:

1、因人力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费用由客人自理。

2、甲方不承担任何保险公司赔偿金额以外的费用。

3、因非旅行社自身原因所致的质量问题免除旅行社责任。

4、旅行社如果取消团队计划并不承担任何违约责任。

这些条款看似合理,实则剥夺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使得他们在面对问题时处于不利地位。

上海迪士尼禁止游客自带食物引发的争议

上海迪士尼乐园作为国内知名的主题公园,近年来却因禁止游客自带食物入园引发了广泛争议。

迪士尼乐园的“霸王餐”政策

上海迪士尼乐园于11月15日正式宣布,禁止游客携带食品和酒精饮料入园,这一规定引发了游客的强烈不满,认为这是典型的霸王餐行为。

1、禁止带入的食品包括(但不限于):方便面、自加热食品、整个西瓜、榴莲、臭豆腐等。

2、游客可继续携带瓶装水和饮料入园,公园内50多个直饮水供应点和20多个热水供应点将继续免费提供冷热水。

3、酒精饮料、罐头和玻璃容器仍被禁止带入乐园(小婴儿的罐头食品除外)。

迪士尼乐园外带食品规定的更新

为了应对游客的质疑,迪士尼乐园方面表示将更新外带食品的相关规定,最新的规定从9月11日开始实施,允许游客携带供本人食用的食品和饮料入园,但禁止携带需要加热、再加热、加工、冷藏或保温的食品,以及带有刺激性气味的食品。

景区中禁止带食物的现象

在上海迪士尼乐园禁止游客自带食物入园的背景下,我们不禁要问:还有哪些景区禁止游客带食物?

像迪士尼乐园这样禁止游客自带食物的景区并非个例,许多景区为了自身利益,强制游客在景区内消费,导致游客权益受损。

旅游合同中的霸王条款及在线旅游曝光案例

旅游合同中的霸王条款及违法违规处罚

1、合同的特殊要素:出境游导游小费、派领队、委托地接社等。

2、旅游“霸王条款”违法违规被处罚:2018年11月,昆明市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针对旅行社及购物企业违法违规行为,集中发布了6起典型案例。

3、不合理的限制条件:行程一经确认,不得退团退费;不可抗力情况下仍须履行全部行程等。

4、霸王条款三:退团一律不退费。

5、不公平退货政策:电子产品销售合同中的“一经售出,概不退换”等表述。

在线旅游曝光案例

1、国家旅游局公布了5例典型案件,其中四川省中国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成都环球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因以不合理低价组织旅游活动,被分别处以15万元、15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

2、智慧旅游在景区中的应用案例:智能导览系统、景区导览地图、景点介绍、路线规划等功能。

3、《在线旅游经营服务管理暂行规定》针对“大数据杀熟”现象进行了规定,预计10月1日实施。

4、酷讯机票组件上线,为开心网用户带来便利,部分报道称赞此举为社交网络与旅行服务的创新融合。

旅游业中的霸王条款和在线旅游问题亟待解决,消费者在享受旅游服务的同时,要提高警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相关部门也应加强监管,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为消费者创造一个公平、透明的旅游环境。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