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业领域/不良资产重组/新闻详情
【国樽律所】劳动法下病假工资计算全解析,保障劳动者权益,合理支付工资
发布时间:2025/04/14 作者:国樽律所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框架下,病假工资的计算是一项重要的福利保障措施,旨在保障劳动者在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期间的基本生活,以下是对病假工资计算方法的详细解析。

病假工资的计算原则

1、疾病或非因工负伤的病假工资:此类病假工资的计算公式为:计算基数 × 计算系数 × 病假天数,计算基数通常为职工的月工资,而计算系数则根据职工的连续工龄和当地相关规定来确定。

2、因工负伤的病假工资:因工负伤的病假工资通常为职工的原工资,即在停工留薪期内,职工的原工资和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3、停工留薪期:在停工留薪期内,职工的待遇保持不变,这意味着职工将获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和福利。

4、伤残待遇: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将停发原待遇,转而享受伤残待遇。

病假工资的具体计算

1、病假一天扣工资数额:通常情况下,病假一天的扣款数额为月薪除以275天,再乘以40%,但需要注意的是,40%为最大扣款比例,许多公司的实际扣款比例会低于40%,且部分公司设有一定天数的带薪病假。

2、日病假工资:日病假工资的计算公式为:病假工资的计算基数 ÷ 当月计薪日 × 相应的病假工资的计算系数。

3、病假日工资:病假日工资按职工日平均工资的70%计发;对于连续工龄4年且6年以上的职工,病假日工资按职工日平均工资的80%计发;对于连续工龄6年且8年以上的职工,病假日工资按职工日平均工资的90%计发。

病假工资的支付

1、货币支付: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

2、最低工资标准: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支付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最低工资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报国务院备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

病假工资的计算涉及到多个因素,包括职工的工龄、病假时长、所在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等,劳动者在请病假时,应了解自己的权益,确保自己的病假工资得到合理计算和支付,用人单位也应严格按照法律规定,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