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业领域/个人/企业刑事/新闻详情
【国樽律所】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四条详解,财产查封冻结程序与条件保障侦查活动
发布时间:2025/04/14 作者:国樽律所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第一百四十四条的规定涉及了财产查封、冻结的程序和条件,对于保障侦查活动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该条款的详细解读:

1. 查封、冻结财产的程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四条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在侦查犯罪过程中,为了满足侦查需要,可以依法对犯罪嫌疑人的存款、汇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进行查询和冻结,这一措施旨在确保侦查活动的顺利进行,防止犯罪嫌疑人转移、隐匿财产,影响案件侦破。

在此过程中,相关单位和个人有义务配合检察机关和公安机关的工作,若犯罪嫌疑人的财产已被冻结,则不得重复冻结,以避免对犯罪嫌疑人造成不必要的财产损失。

2. 解除冻结的条件

在侦查过程中,若经查明犯罪嫌疑人的财产与案件无关,侦查人员应在三日内依法解除冻结,并将财产退还给犯罪嫌疑人,这一规定旨在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防止因错误冻结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 侦查期限与解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四条的规定,侦查期限为六个月一周期,在此期间,公安机关需尽快完成侦查活动,若已履行相应义务,可以督促原告及法院尽快解冻财产。

4. 对不起诉决定的异议

对于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若人民检察院决定不起诉,应将不起诉决定书送达公安机关,若公安机关认为不起诉决定有误,可以要求复议,若意见不被接受,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提请复核。

5. 不批准逮捕与不予逮捕

根据《规则》第143条,对于不符合逮捕条件或具有《刑事诉讼法》第15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不批准逮捕的决定或者不予逮捕。

6. 不逮捕直接起诉的情形

在不逮捕直接起诉的情形中,检察院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时,可以作出起诉决定,并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哪些情况下可以不逮捕直接起诉

在以下情况下,可以不逮捕直接起诉:

1、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2、犯罪嫌疑人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5条规定的情形之一。

3、犯罪嫌疑人年满75周岁以上,具备一定的悔罪表现以及其他有益特征。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四条规定详解

1. 查封、冻结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四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在侦查犯罪过程中,可以依法查询、冻结犯罪嫌疑人的存款、汇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配合。

2. 解除冻结

若经查明犯罪嫌疑人的财产与案件无关,侦查人员应在三日内依法解除冻结,并将财产退还给犯罪嫌疑人。

3. 对不起诉决定的异议

对于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若人民检察院决定不起诉,应将不起诉决定书送达公安机关,若公安机关认为不起诉决定有误,可以要求复议。

4. 不批准逮捕与不予逮捕

对于不符合逮捕条件或具有《刑事诉讼法》第15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不批准逮捕的决定或者不予逮捕。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四条冻结期限

1. 冻结期限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四条规定,侦查期限为六个月一周期,在此期间,公安机关需尽快完成侦查活动。

2. 解冻

若已履行相应义务,可以督促原告及法院尽快解冻财产。

3.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第二十九条规定,人民法院冻结被执行人的银行存款及其他资金的期限不得超过六个月,查封、扣押动产的期限不得超过一年,查封不动产、冻结其他财产权的期限不得超过二年。

不逮捕和不予逮捕的区别

1. 不批准逮捕

不批准逮捕是指检察院认为行为人不构成犯罪,不符合逮捕条件。

2. 不予逮捕

不予逮捕是指检察院认定了犯罪事实,但证据不充足,需要公安机关进行补充侦查,或犯罪事实轻微,认为没有逮捕必要。

通过以上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四条及相关条款的详细解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相关法律规定,为维护司法公正、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提供有力支持。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