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业领域/民商诉讼与仲裁/新闻详情
【国樽律所】职场入门关键,入职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解析
发布时间:2025/04/14 作者:国樽律所

初入职场的第一步

在职场生涯的起点,每位员工都会经历一个重要的环节——签订入职合同,许多人对于入职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并不十分明了,入职合同和劳动合同是否一样呢?本文将深入探讨两者之间的差异,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职场法律关系。

入职合同:非正式的劳动关系确认

需要明确的是,入职合同并不等同于劳动合同,入职合同,顾名思义,是在员工入职前,双方就基本意向达成的初步协议,这种协议通常不具备劳动合同法意义上的合同概念,缺少了劳动合同应当具备的必备条款。

入职合同在性质上属于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约定,其主要目的是明确双方在入职前的基本意向,这种协议通常较为简单,可能只涉及试用期、薪资待遇等基本信息,由于缺乏全面约定,入职合同并不具备正式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

劳动合同:全面明确的权利义务关系

相比之下,劳动合同则是全面明细约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书面文件,它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建立劳动关系的正式法律文件,具有法律约束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合同应当包含以下必备条款: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劳动合同的签订需要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依法协商一致,并以书面形式签字或盖章后生效,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时必须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如果没有同时签订书面合同,应在用工后一个月内完成签订。

入职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

1、性质差异:入职前签订的协议并不等同于劳动合同,它更多体现为职业意向,而劳动关系的建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必须通过书面形式的劳动合同来确认。

2、法律效力:入职协议实质上缺少了劳动合同应当具备的必备条款,并不具备劳动合同法意义上的合同概念,尽管如此,经过双方签字盖章的入职协议仍具备一定的法律效力,可以作为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使用。

3、主体不同:入职合同的主体为平等民事主体,而劳动合同的一方主体为用人单位,另一方为劳动者。

4、目的不同:入职合同是当事人约定一方为另一方提供劳动服务的合同,而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确定劳动关系而订立的合同。

办理入职与签订劳动合同的区别

1、手续不同:入职手续只代表员工与单位建立了劳动关系,但并不等同于合同,而劳动合同是正式的法律文件,具有法律约束力。

2、主体不同:入职合同的主体为平等民事主体,而劳动合同的一方主体为用人单位,另一方为劳动者。

3、目的不同:入职合同旨在明确双方在入职前的基本意向,而劳动合同则是确定劳动关系,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

入职合同与劳动合同在性质、法律效力、主体和目的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员工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也有助于用人单位规范管理,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在职场生涯中,正确区分和运用这两种合同,对于维护双方的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