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中,员工工资的发放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环节,当用人单位推迟员工工资的发放,究竟需要推迟多久,员工才能采取报警措施呢?
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即工资推迟发放的违法性,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在自然月结束的30天内结算工资,超过30天即构成拖欠工资,这意味着,一旦工资推迟超过30天,用人单位的行为就触犯了法律规定。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部分用人单位存在故意拖欠工资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员工发现工资被拖欠,就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向劳动部门投诉:员工可以向当地的劳动监察大队投诉,说明情况,如果单位在接到投诉后仍然不履行支付工资的义务,员工可以继续采取下一步行动。
2、申请劳动仲裁:如果投诉无果,员工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委员会会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对双方的权益进行公正裁决。
3、报警:如果用人单位在仲裁过程中仍然拒绝支付工资,员工可以向公安机关报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的规定,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如果用人单位故意拖欠工资,员工可以在工资推迟超过30天后,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申请劳动仲裁,甚至报警。
老板拖欠工资多久违法
老板拖欠工资,是许多劳动者面临的问题,老板拖欠工资多久,才构成违法行为呢?
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这意味着,用人单位必须在自然月结束的30天内结算工资,超过30天即构成拖欠工资。
以下情况属于拖欠工资的违法行为:
1、无故拖欠工资:用人单位没有正当理由,超过30天未支付工资。
2、克扣工资:用人单位非法克扣劳动者工资,如扣除迟到罚款、请假罚款等。
3、支付工资不及时:用人单位虽然支付了工资,但未按时支付,如提前支付或延迟支付。
如果用人单位存在上述违法行为,劳动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劳动者可以向当地的劳动监察大队投诉,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工资。
2、申请劳动仲裁:如果投诉无果,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工资。
3、报警:如果用人单位在仲裁过程中仍然拒绝支付工资,劳动者可以向公安机关报警。
老板拖欠工资,只要超过30天,就构成违法行为,劳动者可以采取多种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工资推迟多久算违法
工资推迟发放,是劳动者普遍关心的问题,工资推迟多久,才构成违法行为呢?
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即工资支付的时间规定,根据我国《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在自然月结束的30天内结算工资,超过30天即构成拖欠工资。
以下情况属于工资推迟发放的违法行为:
1、超过30天未支付工资:用人单位超过自然月结束的30天仍未支付工资,构成拖欠工资。
2、未按时支付工资:用人单位虽然支付了工资,但未按时支付,如提前支付或延迟支付。
3、克扣工资:用人单位非法克扣劳动者工资,如扣除迟到罚款、请假罚款等。
如果用人单位存在上述违法行为,劳动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劳动者可以向当地的劳动监察大队投诉,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工资。
2、申请劳动仲裁:如果投诉无果,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工资。
3、报警:如果用人单位在仲裁过程中仍然拒绝支付工资,劳动者可以向公安机关报警。
工资推迟发放,超过30天即构成违法行为,劳动者应当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