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业领域/个人/企业刑事/新闻详情
【国樽律所】详解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法律标准、行为表现及量刑标准
发布时间:2025/04/14 作者:国樽律所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标准与解析

在劳动法体系中,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是一项严肃的法律规定,旨在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以下是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标准的详细解析,以及相关法律条文的深入分析。

一、法律分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行为表现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是指用人单位或者个人,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手段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的行为,这种行为可能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 转移财产 :用人单位通过非法手段转移公司资产,以达到逃避支付劳动者报酬的目的。

2. 逃匿 :用人单位负责人或相关人员故意逃避,不与劳动者或有关部门接触,以避免支付报酬。

3. 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 :用人单位或个人虽然具备支付能力,但故意不支付劳动者的报酬。

如果上述行为涉及的数额较大,且在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后仍不履行支付义务,则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

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量刑标准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量刑标准较为严格,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于通过逃匿、转移财产等方式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在有能力支付的情况下拒不支付,或者经过政府部门的强行要求后仍拒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依法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拘役或者有期徒刑,并处或单处罚金,如果导致严重后果,将面临更重的刑罚。

三、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立案标准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立案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拒不支付一名劳动者三个月以上的劳动报酬且数额在五千元至二万元以上的 。

2. 拒不支付十名以上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且数额累计在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的 。

如果用人单位故意不开工资,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其立案标准与上述相同。

四、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立案标准的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立案标准做了明确的规定,根据该解释,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立案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 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

2. 逃避支付一名劳动者三个月以上劳动报酬且数额在五千元至二万元以上 。

3. 逃避支付十名以上劳动者劳动报酬且数额累计在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 。

五、拖欠工资多少可以立案

拖欠工资的金额达到一定程度,即可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从而启动立案程序,具体而言:

1. 拖欠工资金额 :根据不同地区的法律规定,拖欠工资的金额可能有所不同,一般而言,拖欠金额在五千元至二万元以上,或者拖欠十名以上劳动者,累计金额在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均可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

2. 拖欠时间 :拖欠时间超过三个月,且金额达到一定标准,也可以作为立案的依据。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是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旨在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对于用人单位或个人而言,应严格遵守法律规定,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报酬,以避免触犯法律,而对于劳动者而言,一旦遇到拖欠工资的情况,应及时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