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业领域/民商诉讼与仲裁/新闻详情
【国樽律所】诽谤罪解析,法律界定、处罚标准及追诉时效全解析
发布时间:2025/04/14 作者:国樽律所

诽谤罪,作为一种侵犯个人名誉权的犯罪行为,其本质在于通过虚构和捏造的事实,对受害者的声誉进行恶意攻击和贬低,这种行为不仅对受害者的心理造成极大的伤害,也严重破坏了社会的和谐与秩序,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对于诽谤行为有着明确的界定和相应的刑事处罚。

诽谤罪是指行为人故意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旨在贬损他人的人格和名誉,这种行为的严重性取决于情节的严重程度,一旦构成犯罪,就必须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诽谤罪的量刑通常在三年以下,这意味着,一旦被判定为诽谤罪,犯罪者可能会面临一到三年的有期徒刑。

诽谤罪在法律上的定义是指,行为人通过捏造事实,在公共场合或私下散布,对他人进行诽谤,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这种犯罪行为不仅限于口头,也包括书面、网络等多种形式,在社交媒体上散布不实信息,恶意攻击他人,都属于诽谤罪的范畴。

公共场合侮辱诽谤,构成侮辱罪或诽谤罪的,可以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在公共场合进行侮辱或诽谤,其社会影响更为恶劣,我国刑法对此类行为规定了更为严厉的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的规定,如果在公共场合以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且情节严重,将面临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的处罚。

这种处罚的设定,旨在严厉打击那些公然挑衅社会道德底线,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公共场合的侮辱和诽谤,往往会对受害者造成更为深远的心理创伤,同时也会对社会风气产生负面影响,法律对此类行为给予了更为严厉的打击。

一般诽谤罪立案标准具体是如何的

在我国,诽谤罪的立案标准相对严格,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行为人有意虚构事实,对他人进行诽谤,这意味着,如果所散布的信息是真实存在的,即使对他人名誉有损害,也不构成诽谤罪。

2、诽谤行为必须情节严重,这包括诽谤次数的多少、影响范围的大小、造成的后果的严重性等因素。

3、诽谤行为可能导致的后果,如果诽谤行为导致受害者精神受到严重伤害,或者对受害者名誉造成严重损害,那么就可能构成诽谤罪。

在实践中,诽谤罪的立案标准还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

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

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

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这些立案标准的设定,旨在确保法律对诽谤行为的打击力度,同时避免误伤无辜。

侮辱诽谤罪时效是多久

侮辱诽谤罪的追诉时效一般为五年,这是因为诽谤罪的法定最高刑期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根据我国《刑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法定最高刑期不满五年的情况下,追诉时效为五年,这意味着,如果自诽谤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五年内未对犯罪者提起诉讼,那么该案件将不再被追究刑事责任。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诽谤行为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那么追诉时效的规定将不再适用,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超过五年,有关部门仍有权追究犯罪者的刑事责任。

侮辱诽谤罪的追诉时效为五年,但具体情况还需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侮辱性诽谤能判几年刑期

侮辱性诽谤的刑期取决于情节的严重程度,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的规定,如果以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且情节严重,将面临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的处罚。

以下几种情况可能被认定为情节严重:

诽谤行为在公共场合进行,影响范围广泛;

诽谤行为导致受害者精神受到严重伤害;

诽谤行为对受害者名誉造成严重损害;

诽谤行为涉及国家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

在这些情况下,犯罪者可能会面临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如果情节更为严重,也可能面临更长的刑期。

侮辱性诽谤的刑期取决于具体情节,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是一个相对合理的量刑范围。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