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讨五分利息是否构成高利贷以及其合法性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高利贷的定义及其相关法律法规,高利贷,顾名思义,是指索取特别高额利息的贷款行为,在我国,高利贷的界定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而逐渐清晰。
一、五分利息折算成年利率高达60%,远超法定标准
我们来计算五分利息的年化利率,五分利息,即月利率为5%,换算成年利率为60%,这一数字远远超过了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标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第六条,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数)。
以2021年2月20日公布的LPR为85%为例,四倍LPR为14%,由此可见,五分利息的年化利率高达60%,远超14%的法定上限,从利率的角度来看,五分利息属于高利贷。
二、五分利息不受法律保护,借款人可拒绝支付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民间借贷最高利率为签订合同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四倍,若超出此限额,则不受法律保护,以现行LPR计算,五分利息(即年利率50%)远超该保护范围。
如您涉及此类借贷,可拒绝支付超出法定上限的利息,在此过程中,借款人有权要求出借方退还已支付的超额利息。
三、五分利息可能构成犯罪,但需结合具体情况分析
虽然五分利息属于高利贷,但在实际操作中,是否构成犯罪还需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胁迫等手段,骗取公私财物的,构成诈骗罪。
若五分利息的借贷行为伴随诈骗、非法拘禁、故意伤害等违法犯罪行径,则可能构成犯罪,但若仅是单纯的五分利息借贷,则可能仅受到行政处罚。
四、五分利息借贷的风险五分利息借贷存在以下风险:
1、违法风险:五分利息属于高利贷,可能面临行政处罚或刑事追究。
2、利息风险:超出法定上限的利息不受法律保护,借款人可拒绝支付。
3、偿还风险:高利贷的借款人往往面临较大的还款压力,可能导致逾期或违约。
五分利息属于高利贷,不受法律保护,借款人在签订借贷合同时,应仔细阅读合同条款,确保利率符合法律法规,若涉及高利贷,可拒绝支付超出法定上限的利息,并寻求法律援助,出借人应遵守法律法规,不得从事高利贷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