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业领域/知识产权/新闻详情
【国樽律所】民法典视角下肖像权保护,界定侵权与法律责任详解
发布时间:2025/04/13 作者:国樽律所

在现代社会,肖像权作为一种重要的个人权利,受到了法律的高度保护,如何界定侵犯肖像权的行为,以及相应的处理方式是怎样的呢?以下将对此进行详细阐述。

一、如何界定侵犯肖像权

1. 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九条的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下列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

丑化、污损他人肖像;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他人肖像;

未经肖像权人同意,制作、使用、公开其肖像,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 具体行为

侵犯肖像权的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未经肖像权人同意,擅自使用其肖像;

擅自制作他人肖像;

恶意侮辱、污损他人肖像;

利用他人肖像进行营利活动,如未经同意在商业广告、商品装潢、书刊封面及印刷挂历中使用他人肖像。

二、侵犯肖像权的处理方式

1. 法律责任

当肖像权受到侵害时,受害人有权要求侵权人承担以下法律责任:

停止侵害;

恢复名誉;

消除影响;

赔礼道歉;

赔偿损失。

2. 民事责任

如果侵权行为给受害人造成了经济损失,受害人还可以要求侵权人赔偿损失,赔偿损失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

直接经济损失;

精神损害赔偿。

3. 行政责任

对于侵犯肖像权的行为,行政机关可以依法给予以下行政处罚:

警告;

罚款;

没收违法所得;

没收非法工具。

4. 刑事责任

在严重的情况下,侵犯肖像权的行为可能构成犯罪,如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侵犯著作权罪等,侵权人将面临刑事责任。

三、具体案例分析

案例一:未经同意使用他人肖像

甲未经乙同意,将乙的照片用于商业广告,乙发现后要求甲停止侵权并赔偿损失,甲拒绝,乙遂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经审理认为,甲的行为侵犯了乙的肖像权,判决甲停止侵权,并赔偿乙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害赔偿。

案例二:恶意侮辱他人肖像

丙在网络上恶意篡改丁的照片,并将其发布在社交媒体上,丁发现后要求丙停止侵权并赔礼道歉,丙拒绝,丁遂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经审理认为,丙的行为侵犯了丁的肖像权,判决丙停止侵权,并公开赔礼道歉。

侵犯肖像权的行为不仅侵犯了个人权利,还可能对个人名誉、精神造成损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尊重他人的肖像权,避免侵犯他人肖像权的行为,当肖像权受到侵害时,受害人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