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省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引领下,云南省正积极构建一个全新的城镇发展格局——“一圈一核、两群一带”。“一圈”指的是昆明都市圈的打造,这一圈层将汇聚昆明、玉溪、曲靖、楚雄、蒙自等五个核心城市,形成一个紧密相连的城市集群,共同推动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一核”则聚焦于滇中城市群的重点打造,这一城市群将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引领云南省的经济腾飞。
为响应这一宏伟蓝图,云南省政府正式发布了《关于支持昆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昆明的GDP要达到1万亿,常住人口达到1000万人,展望到2035年,昆明的经济总量将在2020年的基础上实现翻两番,并力争建成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昆明与南宁作为中国—南亚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两座城市在对接东盟的过程中暗中较劲,已持续了20年之久,这种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关系,为昆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云南省已经搭建了一个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该平台已经与支付、物流企业实现了对接,能够为跨境电商业务提供满足海关监管要求的“三单推送”服务,昆明高新区通过政策扶持,助力企业深化产业调整和转型升级,从而提升产业支撑能力,为昆明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昆明之所以能够成为新一线城市,源于其在商业、人口、经济等多方面的全面发展,根据2023年5月30日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发布的《2023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昆明以442分的商业魅力指数,取代了此前的佛山,重新回归新一线城市行列,这一成绩的取得,不仅体现了昆明在经济领域的强劲发展,也反映了其在城市综合竞争力上的显著提升。
在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方面,云南省将升级完善监管平台,支持相关园区、企业发展,促进跨境电商成为外贸新的增长点,云南省还将加强外贸基地建设,积极申报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鼓励企业建设国际市场营销网络,支持建设国家级国际营销服务公共平台,为昆明乃至云南省的外贸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6月10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发布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加大赋权放权力度,支持设立外向型中小企业资金池,加快推进“互联网+边境贸易”等举措,为昆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昆明高新区助力一站式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建设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1月,中国信保累计支持的国内外贸易和投资规模超过5万亿美元,为超过16万家企业提供了信用保险及相关服务,累计向企业支付赔款近140亿美元,累计带动200多家银行为出口企业融资超过5万亿元人民币,为新中国外经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为了进一步推动外贸集装箱空箱调运政策扶持工作,多个部门联动,研究探索提升多式联运能力,大力推动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海外仓、跨境电商2B出口等新模式的发展,实施跨境电商综试区与自贸区联动片区联动发展和一体化推进战略,推动“海外杭州”展会线上线下相结合,为昆明乃至云南省的外贸发展注入新活力。
兰州市将继续深化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完善“六体系两平台”,促进跨境电商与特色优势产业的深度融合,兰州市将积极引进知名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为企业提供市场开拓、通关、物流、外汇、金融等一站式服务,进一步推动跨境电商的发展。
为了提升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兰州市将继续深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设,紧盯公用型保税仓库申建工作,充分运用海外特殊监管区域承接产业转移,进一步提升经济开发区和中德国际合作产业园区的对外开放力度。
云南出台意见支持自贸试验区发展赋予更大改革自主权
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在众多对外开放举措中,“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的提法受到关注,自由贸易港通常是指设在国家与地区境内、海关管理关卡之外的允许境外货物、资金自由进出的港口区,外方船只、飞机等交通运输工具也可自由往来。
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的改革开放自主权,推动进一步开放和创新发展;深化差别化探索,形成更多有实用价值的制度创新成果;持续向全国及特定区域推广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成果,释放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制度红利,优化营商环境;抓紧制定并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
扩大自贸试验区范围,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加快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保护外商合法权益,保护知识产权,增强外商长期投资信心,使外商愿意来、留得住、有发展,商务部将严格按照中央“六稳”“六保”要求,出台更多针对性措施,促进外贸外资稳定发展。
《总体方案》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人才管理和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赋予自贸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此次新设的6个自贸试验区3个在东部沿海,3个在沿边地区,我国沿海省份自贸试验区实现全覆盖。
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深入开展差别化探索;对标国际先进规则,加大开放力度,开展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经过三至五年改革探索,强化原始创新、技术创新、开放创新、协同创新优势能力,形成更多有国际竞争力的制度创新成果,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累实践经验。
昆明崛起:新一线城市的崛起之路
昆明排名回升主要由于城市枢纽性改善,与云南交通网络建设密不可分,青岛和长沙分别上升至第12位和第8位,成都、重庆、杭州继续占据前三名,北方城市中,西安保持“北方第一城”地位,东北地区缺乏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中,佛山、沈阳、无锡、济南等城市排名稳定。
昆明成为新一线城市的原因在于,在生活方式多样性指标方面,昆明也实现了显著的进步,在2019年的新一线城市名单中,昆明是唯一的新入榜城市,其引人注目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人才吸引力上,去年该指数在全国排名第23位,而今年已跃升至第12位。
昆明之所以能成为新一线城市,源于其在商业、人口、经济等多方面的发展,2023年5月30日,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发布的《2023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显示,昆明重新被纳入新一线城市行列,以442分的商业魅力指数,取代了此前的佛山。
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中心城市,云南省的省会,昆明近年来经济、文化和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其跻身中国新一线城市行列,昆明之所以能够实现这一跨越,主要归功于以下几个方面:昆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是其发展的关键,作为连接中国内地与东南亚的重要枢纽,昆明地理位置优越,交通网络四通八达,昆明在政策扶持、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昆明能成为新一线城市,是因为它的商业、人口和经济等方面的发展,2023年5月30日,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发布的《2023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显示,昆明重新回归新一线城市,以442分的商业魅力指数,替代了此前攀升较快的佛山,昆明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云南省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云南布局未来:建设3个地级大城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2023年,国家住建部发布了最新的城市规模等级划分标准,以官方统计数据为依据,确保了划分的权威性和可信性,这一划分是基于城区常住人口数量,将城市划分为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市五个等级。
地级市并不一定代表小城市,它根据行政级别划分,属于省会城市下的城市层级,下面还包含县级市、县等不同的城市区划,地级市的规模因地域而异,有的可能是中等城市,也有可能是小城市,其划分标准并非单一,通常涉及人口数量,但也有依据经济体量来划分的情况。
正省(部)级:4大直辖市,即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重庆市(重庆曾经是副省级城市,1997年成为直辖市,重庆也是第一个副省级城市)及各省、特别行政区、自治区,直辖市为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区,行政地位与省相同;直辖市与省辖市、地级市管辖区域相同,下辖区,县为正厅(局)级。
云南多措并举促进外贸稳增长
昆明海关最近发布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促外贸稳增长工作措施》,旨在优化口岸营商环境,精准施策,这项措施涉及五个关键领域,共推出了23项具体措施,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推动云南外贸业的平稳发展,这些措施涵盖了优化通关流程、简化手续、提高效率、降低企业成本等方面。
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自挂牌以来,海关制度创新在促进外贸稳增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22年1月至7月,云南自贸试验区内海关注册企业进出口总额达到55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倍,占同期云南省外贸进出口总值的31%,出口额为440亿元,进口额为113亿元。
2月18日,昆明海关发布《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促外贸稳增长工作措施》,围绕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助力云南开发开放、服务外贸“优进优出”、培育特色产业发展、加强口岸能力建设等五大方面,推出23项具体措施,旨在支持云南应对疫情影响,推动复工复产,促进外贸平稳增长。
云南省政府通过多种措施推动外贸增长,今年前四个月,云南全省外贸进出口额增长11%,主要出口产品增长显著,与重点市场的贸易均实现了增长,尽管如此,云南在营商环境、贸易量、贸易结构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为此,各州市将结合现有政策措施,出台更多有力措施。
日前,云浮海关会同罗定海关、云浮市商务局等促进外贸稳增长调结构联席会议组成部门,深入企业调研,并就一季度云浮外贸进出口情况进行分析,会议旨在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联动,推进AEO认证企业培育,促进云浮外贸高质量发展,以期完成年度促进外贸稳增长的各项任务。
2月18日,昆明海关推出一系列措施以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助力云南外贸稳定增长,这些措施聚焦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推动云南开放发展、促进贸易优化、扶持特色产业和加强口岸建设五个领域,共包含23项具体举措,旨在支持云南克服疫情带来的挑战,推动经济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