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业领域/不良资产重组/新闻详情
【国樽律所】2018年工伤工资发放标准详解,保障职工权益,规范企业执行
发布时间:2025/04/13 作者:国樽律所

在2018年,我国对工伤工资发放标准进行了详细规定,旨在保障工伤职工的基本权益,以下是对相关标准的深入解析和优化内容。

第一部分:工伤期间的工资发放

1、住院伙食补助费:职工住院治疗工伤时,单位应按照本单位因公出差伙食补助标准的70%发放住院伙食补助费,若工伤职工需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经医疗机构出具证明并报经办机构同意,其交通、食宿费用将由单位按照职工因公出差标准报销。

2、伤残待遇赔偿标准:2018年,一级伤残的赔偿标准为27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5个月,三级伤残为23个月,四级伤残为21个月,值得注意的是,14级伤残职工不享受一次性医疗补助金与一次性就业补助金。

3、因公受伤员工工资发放:因公受伤的员工,单位负责其治疗费用,并保证其在治疗期间的工资与受伤前的原工资保持一致。

4、伤残津贴发放标准:一级伤残津贴为伤者工资的90%,二级伤残为85%,三级伤残为80%,四级伤残为75%,若伤残津贴的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5、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一级伤残为24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2个月,三级伤残为20个月,四级伤残为18个月。

6、伤残津贴按月支付: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为:一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90%,二级伤残为85%。

第二部分:成都市2018年工伤赔偿标准

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五级伤残为18个月的本人工资,六级伤残为16个月,对于难以安排工作的五级、六级伤残职工,用人单位需发给伤残津贴。

2、工伤保险待遇赔偿:医疗费用根据住院期间医院开具的正式票据为准,包括二次手术费、复查复诊费用等。

3、赔偿项目: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一般包括医疗费、伙食补助费、护理费、工资、交通食宿费等。

4、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第三部分:工伤期间的工资发放方式

1、停工留薪期间工资发放: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间,其工资福利待遇保持不变,由单位每月按时支付,停工留薪期限通常为12个月以内,特殊情况可申请延长,但最长不超过12个月。

2、原工资计算方法:《工伤保险条例》未对“原工资”进行明确定义,各地规定大致有以下三种计算方法:加班费之外的工资、受伤前12个月平均工资、受伤前12个月加班费之外的平均工资。

3、法律分析:工伤认定期间属于停工留薪期间,工资按受伤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发放,由单位进行发放,一般为12个月,特殊情况可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

第四部分:一般工伤赔偿标准和工资计算

1、生活护理费:一般为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50%、40%或30%。

2、工伤赔偿标准:根据伤残等级赔偿,一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27倍,二级伤残为25倍,以此类推。

3、保留劳动关系待遇:工伤人员将获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25个月的本人工资;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为本人工资的85%。

第五部分:2022年工伤保险待遇赔偿标准

1、生活护理费:按生活自理障碍支付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40%或30%。

2、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3、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4、赔偿项目:包括供养亲属抚恤金、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等。

第六部分:因公受伤员工工资发放

1、停工留薪期间工资发放: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特殊情况可申请延长。

2、工资发放标准:因公受伤员工的治疗期间工资为本人受伤前的原工资不变。

3、法律分析:停工留薪期内由单位按原工资待遇发放停工留薪期工资,伤情严重的,可申请延长停工留薪期,但超出停工留薪期仍不能上班的,应按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发放工资。

通过以上详细解析,相信大家对2018年工伤工资发放标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保障工伤职工权益的同时,也提醒用人单位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执行,确保工伤职工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