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能力救人却见死不救,犯法吗?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紧急情况,而面对这些情况,人们的态度和行为往往反映了其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当一个人有能力去救助他人,却选择见死不救,这种行为是否构成违法呢?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探讨。
一、法律视角下的见死不救
1. 法律主观性 :在一般情况下,见死不救并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在特定情况下,如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业务上的要求、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以及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等,行为人不履行救助义务,则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2. 特定义务者的责任 :对于公务员、工作人员及法律授权的人员来说,他们不仅违法,甚至可能构成犯罪,警察、党员、夫妻关系中的双方,以及有抚养扶助关系的父母和子女,他们在特定情况下有义务救助他人。
3. 法律明确规定的责任 :如果一个人看到他人处于危险之中,负有救人的法律义务,并且有能力实施救援,却选择不作为,可能会触犯刑法中的不作为犯罪,这种情况下,法律责任的判定取决于具体情境和法律规定,而非单纯的道德谴责。
4. 不作为犯罪的特征 :不作为相对于作为而言,指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特定法律义务,并且能够实行而不实行的行为,不作为犯罪具有隐蔽性、消极性、间接性和违法性等特点。
二、有能力救人却见死不救,犯法吗?
1. 法律分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犯罪理论,对于负有特定义务的人来说,如果能够履行却不履行义务,见死不救,即构成犯罪,具体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法律明文规定行为人有特定救助义务的人员,如警察、消防员等。
在职务上或业务上有特定义务的人员。
因先行行为产生的特定义务人员。
2. 不相关的个人没有救助义务 :对于没有救助义务的个人来说,他们本来就没有义务去救助他人,救人救一半不犯法,只有当有救助义务的人,在能救助的情况下不救助,才会构成犯罪。
3. 警察、消防员等特殊职责人员的责任 :对于警察、消防员等负有特殊职责的人员来说,如果见死不救,将构成犯罪,作为警察,如果不尽到职责,其面临最严重的起诉就将是故意杀人。
三、见死不救有罪吗?如果救别人自己却受到伤害,谁来负责?
1. 没有作为义务的不作为不构成犯罪 :如果行为人没有作为的义务,不作为就不构成犯罪,救助别人自己受到伤害,可以依据《民法通则》第109条规定,由侵害人承担赔偿责任,受益人也可以给予适当的补偿。
2. 负有救助义务的不作为构成犯罪 :一般情况下,见死不救不会犯法,但在负有救助义务或者被害人的死亡是因为自己的行为导致的的情况下,则构成犯罪,如母亲放任他人打死自己的婴儿,则可能构成不作为的故意伤害罪。
3. 法律没有规定见死不救的处罚 :虽然法律没有对见死不救的行为进行规定,但这并不代表对于能够被救助的他人见死不救而造成当事人死亡的有关责任人可以进行免责。
4. 具体案例分析 :如刘某之死是其服用“敌敌畏”及被告未进行阻止和救助共同造成的,但被告负有主要过错,应承担主要责任,再如有人受伤送医院,但医院要求先交钱,因家属未能及时把钱交到医院,导致伤者一个多小时后死亡。
5. 两种情况下的见死不救要承担刑事责任 :一是自己的先前行为导致他人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二是负有法定的救援义务的人员见死不救。
6. 救助义务与法律责任的界定 :因为李四没有救助的义务,所以就没有法律上的责任,假如李四带着张三去游泳,却没有救张三,那么李四就涉嫌犯罪了。
四、总结
见死不救是否违法,取决于是否存在法定的作为义务和相关法律规定,在特定情况下,如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业务上的要求、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以及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等,行为人不履行救助义务,则需要承担刑事责任,而对于没有救助义务的个人来说,他们本来就没有义务去救助他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勇于承担责任,共同营造一个和谐、安全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