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中的罪与非罪之谜
在当今社会,套路贷作为一种新型的非法借贷手段,给广大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套路贷究竟是否属于刑法中的罪名?如何识别套路贷?又有哪些法律后果?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剖析。
一、套路贷:刑法中的罪与非罪之谜
1. 套路贷的定性
嫌疑人或被告人实施“套路贷”行为,以侵占被害人或其近亲属财产为目的,通常情况下,会以刑法第五章侵犯财产类犯罪追究刑事责任,套路贷并非刑法中的明确罪名,它更像是一种违法行为,与“碰瓷”现象有异曲同工之妙。
2. 套路贷与诈骗罪的关系
【法律分析】套路贷与高利贷、一般民间借贷存在显著区别,套路贷的目的并非“吃本金”“吃利息”,而是利用借款人急需用钱而又无法从正规金融机构贷款的心理,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陷阱,最终非法占有受害人的财产,以民间借贷为幌子进行套路贷违法犯罪活动的,涉嫌诈骗罪。
3. 套路贷的法律性质
一般情况下,套路贷不属于违法行为,但如果涉嫌套路贷,则属于违法犯罪行为,刑法上没有“套路贷”这一罪名,但涉嫌诈骗罪、敲诈勒索罪、非法拘禁罪等。
二、如何认定套路贷
1. 套路贷的定义
法律对此并没有准确的定义,但通说认为“套路贷”是指以民间借贷为幌子,通过虚增债务、制造银行流水痕迹、肆意认定违约、胁迫逼债以及虚假诉讼等手段,同他人签订借款合同,形式上约定了借款人支付高额利息及本金等条款,实施各种貌似合法的各种套路,让受害人陷入一环套一环的陷阱之中。
2. 套路贷的认定标准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行为从整体上属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下几种情况可认定为套路贷:
(1)多人共同实施“套路贷”犯罪,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所参与的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应当认定为主犯,对其参与或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承担刑事责任;起次要或辅助作用的,应当认定为从犯。
(2)以中介形式将被害人介绍给出资团伙,后者通过空放、银行走流水,诱使被害人写下虚高借条,再通过暴力索债、非法拘禁,勒索被害人财产。
三、诱导别人贷款犯法吗
1. 诱导贷款的法律后果
诱导他人贷款消费是违法的,哄骗他人贷款可能构成诈骗罪,其判刑标准为: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2. 婚内诱导贷款的法律问题
婚内诱导借款并不能算违法,但如果对方使用伪造或虚假的文件、信息或利诱、威胁等手段,或者采取欺诈、强迫、恐吓等手段,强制他人参与借贷行为,则可能构成犯罪行为,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 诱导贷款的法律分析
诱导他人贷款消费违法,其行为违反了相关规定,涉嫌商业欺诈,消费者可以要求退货,如果造成了损失,消费者有权要求赔偿。
四、套路贷构成什么罪名
1. 套路贷的罪名构成
套路贷一般构成诈骗罪,还可能涉及敲诈勒索、非法拘禁等罪行,套路贷分为以下五个步骤:
(1)制造民间借贷假象;
(2)制造银行流水痕迹;
(3)单方面肆意认定违约;
(4)恶意垒高借款金额;
(5)软硬兼施索债。
2. 套路贷的立案标准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假借民间借贷之名;采用了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诈骗手段或采用了暴力、威胁、虚假诉讼等手段;非法占有了被害人的财物。
3. 套路贷的法律后果
最常见的罪行包括诈骗罪、敲诈勒索罪和非法拘禁罪,涉及套路贷的犯罪,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及人身自由,以非法侵占他人财产为目的,使借贷双方在签署和遵守合同时遭受重大损失的行径,应被判罚三至五年有期徒刑,或拘役,以及相应罚金。
套路贷作为一种新型的非法借贷手段,严重侵害了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我们要提高警惕,增强法律意识,共同抵制套路贷犯罪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