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业领域/家族财富安全与传承/新闻详情
【国樽律所】内蒙古大青山,从地方到国家级,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里程碑之旅
发布时间:2025/04/12 作者:国樽律所

在历史的长河中,2000年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份,这一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大青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正式宣告成立,这一重要举措源于《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第58次常委会议纪要》(常务会议〔2000〕13号)的明确指示,以及呼和浩特市编委的批复,8年后,即2008年1月,这一保护区荣幸地被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不仅是对保护区过去工作的肯定,更是对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所取得成就的认可,标志着大青山自然保护区在我国的生态保护事业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保护区的地理位置与范围

内蒙古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坐落于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的突泉县南部,具体位于大青山林场境内,它是科右前旗境内唯一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理坐标范围是东经121°11′27″~121°32′31″,北纬45°53′33″~46°9′27″,这片土地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成为了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基地,吸引着众多科研工作者和生态爱好者的目光。

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与资源

保护区地处阴山山脉中段,位于呼和浩特市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0°45′-112°10′,北纬40°38′-41°9′,这里东与卓资县相邻,北与武川县接壤,西与土默特右旗毗邻,南与土默川平原相连,气候宜人,四季分明,年均气温保持在11℃,温暖宜人,夏季最高气温可达35℃,而冬季的最低气温则会下降到11℃,每年的降水量平均为849毫米,为生物生长提供了丰富的水分资源,这片土地上的山川、湖泊、森林、草原等自然景观,共同构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态系统。

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成效

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自成立以来,在建设与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实施一系列保护和管理措施,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珍稀物种的数量和分布范围都有所增加,生态环境的改善为生物多样性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管理局还积极开展科研、教育和宣传工作,提高了公众对保护区重要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为生态保护事业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保护区的旅游资源

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129处景源,其中特级景源16处,一级景源58处,二级景源28处,三级景源27处,这片土地以其独特的“三最”、“三绝”和“三妙”引人注目,大青山冰臼群堪称世界最密集的自然奇观,是地质学家和游客探索的宝地,保护区内的山川、湖泊、森林、草原等自然景观,以及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

保护区的历史沿革

内蒙古大青山位于阴山山脉中段,其生态位置和生态价值极其重要,在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占有重要地位,鉴于大青山地区的生态重要性,国务院于2008年1月批准将其提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东西长217公里,南北平均宽18公里,横跨呼和浩特、包头、乌兰察布三市,总面积达388577公顷,这一举措,无疑为保护区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保护区的地址

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的突泉县南部,大青山林场境内,这个保护区是科右前旗境内唯一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理坐标范围是东经121°11′27″~121°32′31″,北纬45°53′33″~46°9′27″,这片土地承载着丰富的生态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宝库。

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成效

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在多年的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果,通过实施一系列保护和管理措施,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珍稀物种的数量和分布范围都有所增加,管理局还积极开展科研、教育和宣传工作,提高了公众对保护区重要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为生态保护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保护区的未来展望

展望未来,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将继续加强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推动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管理局将进一步完善保护区的法律法规体系,提高执法力度和效率;加强科研和技术创新,提升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水平;加强与国际和国内其他保护区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的发展,在未来的日子里,大青山自然保护区将继续书写生态保护的辉煌篇章。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