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未签合同离职,能获得哪些赔偿?
在职场中,劳动合同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法律文件,有些用人单位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及时与员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员工选择离职,他们能否获得赔偿?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详细解答。
1、未签订劳动合同辞职,员工可能获得的补偿
当员工在单位工作期间,若未与用人单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一旦辞职,他们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和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经济补偿是按照员工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来计算的,每满一年,用人单位需支付一个月工资作为补偿,如果工作满六个月但不到一年的,也按一个月工资计算。
2、法律分析:主动离职与被动离职的赔偿差异
在我国《劳动合同法》的框架下,主动离职的员工通常无法要求赔偿,这是因为法律并不承认所谓的被迫辞职情形,因此不会触发经济补偿金的支付,根据《劳动合同法》第16条的规定,劳动合同需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盖章后生效,劳动合同文本应由双方各执一份。
如果员工在单位工作超过一个月而未签订劳动合同,该员工有资格要求双倍工资赔偿,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员工辞职是否有赔偿,取决于辞退的原因和员工的实际情况,无论何种原因导致劳动关系终止,员工都可以主张双倍工资赔偿,如果员工主动提出离职,通常不会获得任何补偿金。
3、未签订劳动合同,员工辞职后的双倍工资赔偿
如果员工在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辞职,他们可能有权获得双倍工资的赔偿,根据劳动法规定,雇主应在员工入职后的一个月内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如果未能签订,员工可以随时离职,并要求雇主支付从入职第二天起至离职期间的的双倍工资作为补偿。
4、未签订劳动合同,员工主动离职后的赔偿问题
尽管员工主动离职,但在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他们依然有权要求赔偿,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如果用人单位在劳动者开始工作后一个月内未能与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那么用人单位应从第二个月起支付给劳动者双倍工资,此赔偿最长可至十一个月。
5、未签订劳动合同,员工辞职时的其他权益
除了双倍工资赔偿外,员工在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辞职,还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通常是相当于一个月的工资,如果用人单位未能在员工入职一个月内与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员工还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未签订合同期间的双倍工资。
6、未签订劳动合同,员工辞职时的注意事项
如果员工在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辞职,他们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如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双倍工资和经济补偿。
保留好与用人单位的沟通记录,包括工资支付凭证、工作证明等,以备不时之需。
如有争议,可向劳动监察部门反映情况,或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员工在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辞职,依然可以要求赔偿,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是每个职场人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