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业领域/不良资产重组/新闻详情
【国樽律所】违法不签合同,用人单位忽视劳动合同法,员工权益受损案例解析
发布时间:2025/04/12 作者:国樽律所

单位不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的违法性与后果

在现代职场中,劳动合同是保障劳动者权益和规范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文件,一些用人单位出于节省成本、规避责任等目的,选择不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法律规定,也严重侵犯了员工的合法权益,以下将详细阐述单位不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的违法性及其可能带来的后果。

一、单位不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的违法性

1. 违法行为的界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如果用人单位在员工开始工作后一个月内未能与其签订书面合同,则属于违法行为。

2. 法律规定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82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3.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认定 :如果用人单位在员工开始工作后超过一年仍未与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法律将视为双方已经签订了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二、单位不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的后果

1. 支付双倍工资 :用人单位在未与员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需支付员工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但不满一年的双倍工资,如果超过一年,则需支付相当于工资的赔偿金。

2. 赔偿损失 :用人单位未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可能给员工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在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需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3. 行政处罚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未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可能受到劳动行政部门的警告、罚款等行政处罚。

4. 劳动争议处理 :在劳动争议处理过程中,用人单位未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将处于不利地位,员工可以通过仲裁或诉讼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5. 影响企业形象 :用人单位不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不仅侵犯了员工的合法权益,还可能损害企业的社会形象和信誉。

三、案例分析

某公司招聘了一名员工,但在员工入职后一个月内未与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员工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向公司提出签订劳动合同的要求,公司以节省成本为由,拒绝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员工遂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

经调查,劳动行政部门认定该公司未与员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行为违法,并要求公司支付员工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但不满一年的双倍工资,公司还需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此案例表明,用人单位不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的行为将面临严重的法律后果,为了保障自身权益,员工在遇到类似情况时,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投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总结

单位不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是违法行为,不仅侵犯了员工的合法权益,还可能给企业带来严重的法律后果,用人单位应严格按照法律规定,与员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以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员工在遇到类似问题时,应积极维权,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