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业领域/不良资产重组/新闻详情
【国樽律所】取保候审到期未结案处理指南,法律依据与应对策略全解析
发布时间:2025/04/12 作者:国樽律所

在我国的刑事诉讼过程中,取保候审是一种常见的强制措施,旨在确保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不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在实际操作中,取保候审到期而案件尚未结案的情况时有发生,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呢?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详细解答。

取保候审到期未结案的处理方式

当取保候审到期而案件尚未结案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通常有以下几种处理方式:

(1)撤销取保候审

如果案件显著轻微,不需追究刑事责任,或者证据不足,无法追究责任,检察院将决定撤销取保候审,这时,被取保候审人将不再受到取保候审的限制。

(2)变更强制措施

如果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应当追究责任,但取保候审期限已满,检察院可以决定变更强制措施,如将其改为监视居住等。

(3)移送案件

在取保候审期间,如果被取保候审人在法院被判决并生效,取保候审将自动撤销,案件将移送至法院进行审理。

取保候审到期未结案的具体处理流程

以下是取保候审到期未结案的具体处理流程:

(1)决定机关作出解除取保候审决定

取保候审到期后,如果案件尚未结案,决定机关将根据案件情况作出解除取保候审的决定。

(2)解除取保候审强制措施

被取保候审人的取保候审强制措施解除,可以退回保证金。

(3)案件继续办理

案件是否继续办理由受案机关依法决定。

取保候审到期未结案的法律依据

以下是取保候审到期未结案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九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被采取强制措施法定期限届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予以释放、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或者依法变更强制措施。

取保候审到期未结案的注意事项

在处理取保候审到期未结案的情况时,以下注意事项需予以关注:

(1)保持与办案机关的联系

被取保候审人应保持与办案机关的联系,及时了解案件进展,并积极配合调查工作。

(2)遵守相关规定

被取保候审人应继续遵守取保候审期间的各项规定,如按时到案、不得擅自离开居住地等。

(3)寻求法律援助

如遇到取保候审到期未结案的情况,被取保候审人可寻求法律援助,了解自己的合法权益。

在取保候审到期未结案的情况下,被取保候审人应保持冷静,积极配合办案机关的调查工作,并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了解相关法律规定,有助于更好地应对此类情况。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