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业领域/不良资产重组/新闻详情
【国樽律所】劳动法护航,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劳动者维权攻略全解析
发布时间:2025/04/12 作者:国樽律所

在现代社会,劳动者权益的保护是法律赋予的基本权利,当用人单位未能按时发放工资时,劳动者往往面临着权益受损的困境,当用人单位拖欠工资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即一个月后,劳动者应当如何维护自身权益呢?

劳动者应当明确,拖欠工资并非小事,而是涉及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问题,一旦发现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劳动者有权采取法律手段,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立即起诉,而是需要遵循一定的法律程序,在启动法律程序之前,劳动者应当先申请劳动仲裁。

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一种重要方式,它具有高效、便捷的特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劳动者在申请劳动仲裁时,应当提交书面申请和相关证据,劳动仲裁委员会受理后,将在一定期限内对案件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如果劳动者对仲裁裁决不服,可以在法定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迟发工资多少天可以起诉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用人单位存在晚发工资的现象,员工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应当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呢?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工资按月发放,当月发放上月的工资是可以的,但是跨月发放就属于违法行为,如果公司拖欠工资,劳动者可以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劳动监察大队将责令用人单位限期发放工资,逾期不支付的,还要加付赔偿金。

如果用人单位晚发工资一天,劳动者就可以投诉,这是因为《劳动法》明确规定了工资支付的时间,用人单位不得无故拖延,一旦用人单位违反了这一规定,劳动者就有权采取行动。

拖欠工资劳动投诉的处理流程

一旦劳动者发现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可以通过以下流程进行投诉:

1、申请劳动仲裁:劳动者应当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在申请时,需要提交书面申请和相关证据。

2、劳动仲裁审理:劳动仲裁委员会受理后,将在一定期限内对案件进行审理,审理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可以进行陈述、举证和辩论。

3、仲裁裁决:劳动仲裁委员会根据审理情况,作出仲裁裁决,如果劳动者对裁决不服,可以在法定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4、诉讼:如果劳动者对仲裁裁决不服,可以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诉讼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将再次进行陈述、举证和辩论。

通常情况下,拖欠工资劳动投诉的处理时间会在自立案之日起60个工作日内完成,若案件情况复杂,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30个工作日,若违反劳动保障法律的行为发生在2年内,事实明确,属于受理范围和管辖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投诉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依法受理。

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法律责任

用人单位拖欠工资是一种违法行为,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根据《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超过一个月未支付工资,构成拖欠工资,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举报,用人单位提前劳动者工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法律分析:拖欠工资的投诉时效

法律对多久拖欠工资可以到劳动局告老板没有明文的规定,无论无故拖欠工资多久都可以到劳动局投诉,但在实践中,拖欠工资超过一个月去投诉比较容易受理,这是因为,长时间的拖欠往往意味着劳动者权益受到了更严重的侵害,更容易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维护劳动者权益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当用人单位拖欠工资时,劳动者应当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了解拖欠工资的投诉流程和相关法律知识,对于劳动者来说至关重要,只有通过合法途径,才能确保自己的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