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业领域/企业合规/新闻详情
【国樽律所】新冠防疫下医疗机构关键执业义务与法律责任解读
发布时间:2025/04/11 作者:国樽律所

医疗机构的执业义务有哪些

在新冠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医疗机构的执业义务被赋予了新的重要意义,以下是医疗机构在执业过程中应遵循的几项关键义务:

1、【条文解读】第三十四条明确规定,执业助理医师在执业医师的指导下,应在医疗卫生机构中按照注册的执业类别和执业范围执业,这一规定结合了新冠疫情防控的经验,强调了医师及时报告义务的重要性,医师不仅需要关注报告的内容,还要确保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这对于疫情防控工作的有效开展至关重要。

2、医疗机构的执业义务包括多个方面:

遵守法律法规及技术操作规范的义务:这是医德的基本要求,也是医疗机构日常运营的基石。

如实记载和妥善保管病例的义务:这是确保为病人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的根本保证,病例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对于后续的治疗和医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如实告知和说明义务:医疗机构有责任向患者如实告知病情、治疗方案以及可能的风险,确保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抢救及转诊的义务:对于危重病人,医疗机构应立即进行抢救,对于超出设备或技术条件无法诊治的病人,应迅速转诊至合适的医疗机构。

3、医疗机构的法律义务不仅限于上述职责,还要求在诊疗护理过程中主观上不存在过错,若医疗行为造成患者损害,且医疗机构存在过错,则构成医疗侵权责任,医疗机构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医务人员在法定义务中最重要的是什么义务

医务人员的法定义务众多,其中最重要的是确保患者得到安全、有效、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1、遵守法律法规及技术操作规范的义务是医务人员的最低医德要求,这是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基础,也是维护患者权益的必要条件。

2、医务人员的执业医疗义务是最主要的义务,它包括亲自坐诊问诊的义务,医务人员应亲自对患者进行问诊、检查、诊断,不得采用假冒名医等手段欺骗患者,这一义务体现了医务人员的职业操守和责任感。

3、医疗注意义务是医疗机构以及医务人员的法定义务,可分为一般注意义务和特殊注意义务,一般注意义务强调医务人员对患者生命和健康的责任心、工作敬业忠诚以及技能的精益求精;特殊注意义务则要求医务人员在具体医疗服务过程中对具有危险性的医疗行为保持高度警惕。

医疗机构的法律义务有什么

医疗机构的法律义务涵盖了多个方面,以下是一些关键点:

1、依法行医义务:医疗机构必须依法开展诊疗活动,确保医疗服务的合法性。

2、保护患者隐私的义务:医疗机构有责任保护患者的隐私,不得泄露患者个人信息。

3、病历管理的义务:医疗机构需妥善保管患者的病历资料,确保病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4、确保患者对治疗方案的知情权:医疗机构应向患者如实告知治疗方案,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5、对患者具有合理检查的义务:医疗机构应按照医疗规范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检查,确保检查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6、使用合格产品的诊疗义务:医疗机构使用的医疗产品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确保患者安全。

7、治病救人的基本义务: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有责任尽力救治患者,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8、医疗伦理责任: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需履行告知义务、说明义务、隐私保密义务,帮助患者选择医疗方案和医疗措施。

9、安全保障义务:医疗机构有责任对病人在医院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提供安全保障,包括人身和财产安全。

《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规定的执业规则权利义务如何与...

《执业医师法》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是我国医疗行业的重要法律法规,对医师和医疗机构的执业规则、权利和义务进行了明确规定。

1、《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详细规定了医师的资格、执业标准、权利与义务、培训和考核等内容,该法律旨在规范医师行为,保障医疗服务质量。

2、根据《执业医师法》,医师有权要求医疗机构提供必要的诊疗条件,同时也有义务遵守法律法规,尊重患者权益。

3、《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对医疗机构的设置、管理、服务、监督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是医疗机构日常运营的基本规范。

4、医务人员有权对所在医疗卫生机构和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依法参与所在机构的民主管理。

5、医务人员享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如获得合理报酬、参加培训和考核等。

《执业医师法》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为我国医疗行业提供了法律保障,明确了医师和医疗机构的权利和义务,有助于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保障患者权益。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