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处理劳动合同纠纷时,启动劳动仲裁程序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以下将详细介绍劳动合同仲裁所需的具体资料,帮助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更好地理解仲裁流程。
1. 基本资料
必须提供《劳动合同》和工资发放记录,这是仲裁程序中最基本的资料,能够直接证明双方存在劳动关系,如果无法提供劳动合同,则需提供其他证据,如银行流水、社保缴纳凭证等,以证明双方存在劳动关系。
还需提供工资和工作时间的证明,如工资条、考勤记录等,如果考勤记录、工资发放名册等证据必须由用人单位提供,但用人单位拒不提供,则劳动者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2. 法律分析
(1)劳动争议申诉书:这是启动劳动仲裁程序的核心文件,需要在其中详细说明争议的事实和理由,劳动者需在申诉书中明确自己的仲裁请求,并附上相关证据。
(2)用人单位的工商登记资料:为了确认对方的法律主体资格,需要提供对方的工商注册信息,这有助于仲裁机构了解用人单位的注册情况,确保仲裁程序的合法性。
(3)劳动者的身份证复印件:作为申请人身份的证明文件,身份证复印件是仲裁机构核实申请人身份的重要依据。
3. 其他证据
(1)劳动者入职方面的证明:如《入职登记表》、《聘用书》等,证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起始时间。
(2)劳动者工作内容方面的证明:如《劳动合同》、《入职登记表》、《岗位调整通知》、《借调函》、《岗位说明书》、《员工绩效考核表》等,证明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工作内容和表现。
(3)关于约定工资、工作时间的证明:如工资条、考勤记录等,证明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实际工资和工作时间。
4. 农民工申请劳动仲裁所需材料
对于农民工,申请劳动仲裁所需材料略有不同,以下将详细介绍农民工申请劳动仲裁所需准备的资料。
1. 没有劳动合同申请劳动仲裁所需证据
(1)社保清单:可以去社保局打印并盖章的社保清单,证明农民工在用人单位缴纳社保。
(2)个税完税证明:可以去地税局打印并盖章的个税完税证明,证明农民工在用人单位缴纳个人所得税。
(3)银行工资账单、工资条:证明农民工在用人单位的工资发放情况。
(4)用人单位为员工办理的暂住证、工牌、工作服工作证等:证明农民工在用人单位的身份。
(5)考勤记录、入职表、派工单:证明农民工在用人单位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内容。
(6)工友的证人证言:可以作为辅助证据,证明农民工在用人单位的工作情况。
2. 劳动仲裁申请所需材料
(1)仲裁申请书2份:在申请书详细说明仲裁请求和理由。
(2)申请人身份证复印件1份:作为申请人身份的证明文件。
(3)相关证据复印件和证据清单2份:将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整理,并附上证据清单。
(4)用人单位的工商登记信息:证明用人单位的法律主体资格。
3. 劳动仲裁所需证据
(1)劳动合同:证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
(2)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如工资条、银行对帐单、工资领取签字表等,证明劳动者的工资发放情况。
(3)社保缴费证明:证明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缴纳社保。
(4)个人所得税完税证明:证明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缴纳个人所得税。
(5)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证明书:证明劳动合同的解除或终止情况。
(6)“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证明劳动者的身份。
(7)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证明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招聘过程。
4. 劳动仲裁程序
劳动者在准备好以上资料后,应前往所在地区的劳动仲裁局提交书面劳动仲裁申请,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劳动争议当事人必须在争议发生后的六十日内提出仲裁申请。
了解劳动合同仲裁所需资料对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处理劳动争议时,应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和程序进行,以确保仲裁程序的顺利进行。